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大庆石油科技馆在册员工34人,上级单位文化集团本部有领导分管科技科普工作。文化集团展馆管理部负责组织实施科普工作,且每年、每月上报科普工作计划,制定了完善的科普人才激励和支持开展社教科普活动的政策。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2024年度对外开放、服务公众天数为315天,年服务公众人次71600人次,科普场所面积3.5万平米。场馆布置、临时展览更新、宣讲区规划、制作年节氛围装饰等共9次。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如科普研学、共建活动、临时展览等65场次,参与人数5258人。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42场次,参与人数8400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温故知新-技术革新成果展参观周”等主题科普活动2个,参与人数1542人。
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丰富的主题科普活动,如世界地球日期间开办“全球战塑”展览,收集300多幅画作和手工作品,反响强烈,影响广泛。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举办“地企合作 跨界融合 协同育人 双向赋能”馆校共建活动,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哈尔滨医科大学建立馆院共建协议,针对在校学子策划“追寻先辈足迹 探索石油奥秘”“能源强国,青春报国”“探索石油奥秘 感受家乡文化”“小小油娃探索石油奥秘”“携手建设‘三个城市’,同心筑梦‘百年油田’”“弘扬石油科学家精神 立足科研当先锋”“喜迎国庆 礼赞祖国 科技兴国 强国有我”“弘扬双拥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等主题教育活动及“感知中国”国际系列研学活动等,社教活动的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得到明显提升。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大庆石油科技馆有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科普中国科普号和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为246篇,总阅读量为21120。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大庆石油科技馆动员油田工匠和科技工作者开展工匠故事书写和科普知识普及,现共开展87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大庆石油科技馆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40万元,主要用于基本陈列维护、临展布置、环境氛围营造。馆有专职科普讲解人员8人,双语讲解员2人,馆藏研究人员10人,兼职科普人员数量111人。其中兼职英文志愿者39人,中文志愿者55人。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了大量基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科学家精神以及石油科普知识相关的特色活动。如“油趣科普营”、大庆小铁红色研学、“探索石油奥秘 感受家乡文化”、“小小油娃探索石油奥秘”、“携手建设‘三个城市’,同心筑梦‘百年油田’”“弘扬石油科学家精神 立足科研当先锋”等主题活动。
以“油趣科普营”为方案蓝本,大庆石油科技馆与大庆市文广旅局、大庆日报社、新东方文旅等单位合作的“寻踪石油 探秘大庆”小铁红色研学线路课程,11月27日成功入选人民研学网优秀研学线路课程,并在人民研学网战略合作单位进行推荐宣传。此外,大庆石油科技馆于12月12日获评黑龙江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工业文化专题),并组织开展2场次阵地大思政课堂。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石油科技馆一直在积极探索,自主解决疑难问题,现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缺少学术报告厅、展厅缺少互动装置,使青少年群体缺少互动体验感。在宣讲活动区域也缺少可活动桌椅。
四、工作建议
在石油文化宣讲、石油科普知识普及等方面需得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支持和推荐。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展馆简介:
大庆石油科技馆于2009年9月21日落成开馆,馆区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陈展面积3.5万平方米,整体造型与室外广场水池成为一体,从空中俯瞰构成中国石油徽标“宝石花”形状。大庆石油科技馆是一座反映石油科技题材的大型现代化专题性展馆。展览区域主要由历程厅、科普厅等常设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构成,突出展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发扬“三超”精神,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艰辛奋斗历程,重点展示了特大型陆相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藏、复杂断块油藏、火山岩气藏等勘探开发理论和方法,揭示了大庆油田累计为国家贡献25亿吨原油背后的科技密码和科技精神,是全面展示大庆油田科技发展成就的窗口、对外学术技术交流的平台、普及石油科普知识的基地、传播科技精神的殿堂、体验科技人文传统的景区。
开馆时间:
每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9:00一16:30,16:00停止入馆。如遇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