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2024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
原创
作为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积极向公众宣传普及体育运动科学知识
收藏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2024年度终期

科普绩效自评

一、工作情况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基地)持续擦亮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体育科普基地两块国字号科普基地金字招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体育科普指标纳入中心“最具高端最接地气”体育综合体三年行动方案,勇挑科普责任,落实体育科普。

(一)建队伍,强基础

基地全面落实场馆开放、做好经费保障,全年共开放366天,投入经费200万元,覆盖健身群体达170万人次。基地高度重视科普宣传队伍建设,目前除中心27名体育文化宣讲员外,另行招募9名社会体育文化宣传员,并开展规范化培训学习,配备专业讲解设备与统一服装,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开展亚运文化、冠军文化、场馆知识、运动常识等科普讲解服务151次,接待来访群众5247人次。除科普宣讲员外,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体育科普波及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

(二)进校园,助“双减”

积极响应国家体教融合政策,致力于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是精心策划并实施“进校园”活动,覆盖杭州市内70所学校,通过多样化的体育培训项目,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专业的体育指导。二是发挥专业团队优势。组织专业的体育人才、运动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生们提供公益课程,旨在提升基础体育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和团队精神,活动惠及7000余人次,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三)借契机,推科普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前后,基地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网球、乒乓球、壁球、艺术体操、棒球、橄榄球、足球、路跑等多项科普活动,进一步推动广大群众对运动项目的了解,规范健身动作,增加运动技能。同时,有效引导群众参与健身,推动小众运动项目出圈。在“全民健身日”和“体育宣传周”期间,开展“仲夏夜跑”活动,参加人数900人次;相关新闻总点击量超1520余万,在国家及省市级刊物发布报道共计160余篇。全民健身知识线上全民健身知识大奖赛推文3篇,总浏览量12312次 。在全国科普日开展“早餐跑”、“公益体制检测”等项目科普培训,约700余人次参与其中。

(四)拓渠道,展信息

借助网络媒体传播力量,常态化公布科普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情况。充分用好基地官方微信号,推出“俱焦女排”专题21篇、“奥运知识竞赛”等互动活动94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广跑步、游泳等科学健身知识,1万以上阅读量19篇,视频单条最高浏览量达25.8万,赛事直播单场最高观看量达32.7万。

二、特色工作

(一)突出制度管理优势,加强顶层设计

年初根据基地实际,研究制定科普工作计划,以体育科普项目认知、提升健身群体运动技能、提升国民体质综合素养为目标,结合各部门职能定位,合理分解科普责任。一是强化人员管理。修订完善基地宣传管理考核办法,对宣讲员现场讲解考评标准进行明确,加强管理考核,提升科普宣传质量。二是丰富展示途径。制作基地宣传片,创新编制体育场馆社会责任报告,主动向社会公布科普宣传等责任履行情况。

(二)突出亚运场馆优势

紧紧抓住后亚运发展契机,以“三大球”主场赛事为媒,多措并举开展科普宣传。一是体育场馆赛事科普,作为CBA浙江东阳光药队、中超球队浙江绿城的主场这些热门赛事的比赛期间,在赛场观众区域摆放体育科普立牌,增加体育科普互动区,将体育科普融入到每一位黄龙体育中心的健身爱好者心中。二是组织学生动态科普,在黄龙体育中心举行的2024年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比赛期间,组织各行各业近2000人次观赛。把科普课堂搬到国际赛事比赛现场,直观排球赛科普。

(三)突出阵地资源优势

夯实基地“一楼多馆N平台”科普宣传阵地体系。一是用好黄龙冠军楼“主阵地”,用好浙籍奥运冠军展陈,沉浸式开展体育项目科普,用好“循迹溯源 感恩奋进—浙江体育20年精彩蝶变”成果展,让参观者全面了解浙江体育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二是用好黄龙公益活动“活载体”,结合“科学健身进社区”、“黄龙公开课”、“黄龙公开赛”、“黄龙晚高峰”、“黄龙‘游泳小候鸟’”及各类路跑活动等品牌公益赛事活动,常态化进行体育科普。依托游跳馆,开展游泳健身科普,践行公益惠民。开展中考体育游泳科普讲座、防溺水游泳安全进校园公益讲座、全民健身公益游泳科普培训、“小候鸟”防溺水公益科普培训、“关爱夕阳”老年人重阳节系列赛事覆盖老中青等近700人。依托体育馆,开展篮球相关知识科普,设置科普展板,以群众自行浏览或参观讲解形式进行科普,全年接待群众8000余人。依托体育场及应急救护基地,开展健身跑步及应急救护知识科普并开设免费匹克球场地,进行新项目的科普推广,覆盖9000余人次。

(四)突出硬件设施优势

黄龙国民体质测试中心目前拥有国内一流的互联网体质测试一体机,2024年,中心国民体质监测配合“八八全民健身日”启动,同步开展“2024青少年成长之旅运动功能性筛查活动”。为群众提供运动检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累计服务100人次。举办了“八月老年人骨密度监测日活动”,累计服务老年人300人次。关爱弱势群体,为保洁、安保、残疾人士提供了近100人次服务。针对20岁至35岁的杭州市运动健身人群,邀请专业运动体姿态专家,推出了“运动体态,脊足健康,科学健身”相关活动,参加监测达1200人。全年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开放时间达650小时,参与对象达2136人次。

三、问题不足

一是科普人员稀缺是科普工作的一大困境。专业的科普人才不足,导致科普工作的质量和覆盖面受限‌。二是科普输出内容和方式可能影响科普效果。内容过于专业会导致受众难以理解,而过于通俗则可能失去科学性。如何在专业性和通俗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工作的一大难题。三是‌科普活动宣传方式单一。目前宣传较多依赖中心微信公众号,宣传的力度和效度有待加强。四是科普以单向输出为主,双向互动少,缺少科普对象掌握情况的反馈渠道。

四、工作建议

(一)提升科普人员专业素养,充分发挥科普队伍力量

对现有科普队伍开展专业化培训,开展技能比拼考核,注重提升整体科普质量。在有限的经费内,增加科普活动频次,把科普工作办实办好。

(二)创新科普活动载体,多形式提升科普影响力

除常态化开展科普讲座外,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体育项目,提前收集群众感兴趣的体育科普内容,举办公益培训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每一项运动中来,依托体质监测这一载体,将大众引到各种项目中去,切实感受体育科普的针对性、有效性、趣味性。

(三)探索科普宣传新渠道,推动科普传播更广泛

巧借体育科普讲解、科学健身演示等新型科普形式,巧用新媒体技术,借助权威媒体力量,持续扩大体育科普宣传力度。

(四)注重科普对象反馈,提升科普有效性

科普活动中设置互动环节,培训后用赛事作为验收群众对科普知识的吸收程度,让科普不停留于表面,用实操进一步优化科普活动。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

2025年1月

附件:1.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附件1

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系省体育局下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1997年6月,黄龙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动工兴建。历经20余年,黄龙体育中心坚持“边建设、边运营”,现已拥有黄龙体育场、黄龙体育馆、省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室内训练馆、网球馆、包玉刚游泳场、游泳跳水馆及笼式足球场、室外网球场、田径训练场等成片的运动训练场地,总占地面积约580亩。

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将分别承担2022年杭州亚运会足球、体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及水球3大类5项比赛和亚残会田径比赛任务。以办好亚运赛事为基础,黄龙中心将站在后亚运时代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视察黄龙体育中心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努力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难问题,朝着“运动休闲综合体、文体培训大本营、竞赛表演集聚区、场馆运营新典范、体育消费新场景”的发展方向奋楫笃行,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智慧与力量。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开放项目及时间

备注:以上项目可在“动感黄龙”小程序进行预约查看。

评论
飞马腾空
大学士级
阅读理解
2025-01-19
科普中国网友
2025-01-19
科普5dfc4f1bb909c
太傅级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