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2024年度科普工作绩效自评报告

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集地学科普、地质科研和地质技术服务于一体。
收藏

2024年,在中国科协、湖北省科协、黄石市科协的指导下,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组织开展了各项科普活动,得到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现将我基地2024年度科普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由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为主体进行管理,大队设立地质馆管理处开展科普维护管理工作,现有工作人员26人。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特设立展教部,《地质馆管理条例》《展教部工作职责》等规章对展教部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有具体的规定,充分保障地质馆管理处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同时,将科普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

2.积极参加各类科普研学培训及会议。参加黄石市科协会议,会上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顺利通过复核,获得省科协授予的“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2024—2028年度)”牌匾。参加湖北省青少年研学课程培训,提升地质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质量。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讨会”,研究和探讨地质领域科学普及的挑战与创新。定期对场馆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确保每位员工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有清晰地认识。为提升个人能力,会组织各部门开展技能比武、消防疏散演练、组装消防栓和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培训活动。

(二)科普工作服务基础情况

1.做好日常接待工作。2024年度对外开放305天,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人数总计34684人次,接待155个参观团队,其中接待研学学校59所,共计215个班,13409名学生,参观团体和游客对地质博物馆的总体满意度达98%以上。

2.接待合作院校学生实习实践。发挥地学科普研学基地作用,做好专业院校教学实习实践工作,累计接待长江大学74名、湖北师范大学495名、合肥工业大学67名、中南民族大学38名、湖北经济学院200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255名、湖北理工学院90名研学学生来馆开展地质专题研学实践活动。

3.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定期对照明、电梯、消防设施、监控设备、多媒体设备等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及时维修破损标识标牌,更新馆内语音导览二维码标识牌,对展厅视频投影效果分析研究,完成秀美黄石展厅投影升级。

(三)科普工作活动开展情况

1.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研学学生依次参观序厅、地球奥秘厅、黄石地质厅、黄石资源厅、黄石矿冶厅、地质环境厅、未来展望厅七大主题展厅,从地球演化、地质演变、地形地貌入手,了解黄石地区神奇的地质作用、鬼斧神工的地质遗迹、厚重的矿冶文化。2024年度累计接待研学学校59所,共计215个班,13409名研学学生。

2.开展“移动博物馆”科普系列活动。“移动博物馆”科普系列活动是我馆开展科普“四进”工作的主要抓手,“移动博物馆”将地学科普知识以形象生动的图文、模型、科学小实验、实物标本等形式展现给社会公众,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地质科学的魅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深受大众欢迎。2024年我馆在黄石三中、黄石四颗社区、黄金山第五小学、黄石一中开展了移动博物馆活动,参与人数达2200余人。

(四)举办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我馆结合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日节点,开办主题科普活动。一是在“世界地球日”,我馆联合湖北省实物地质资料黄石分馆开展移动博物馆地质科普进社区活动,走进黄石市四棵社区,参与活动人数约400人,同时在馆内开展科普研学活动,接待了中小学学生地学研学活动共计25个班924名学生;二是在“防灾减灾日”期间开展了科普宣传、应急疏散演练、风险隐患排查等活动,参与活动人数约1000人;三是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了科普讲堂、移动地质博物馆进黄金山第五小学活动,参与活动人数约500人;四是在“全国科普日”开展了科普讲堂、移动博物馆进黄石一中活动,参与活动人数约300人。

(五)科普工作信息发布情况

通过地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大队门户网站推送科普宣传推文20余条。同时,黄石日报、黄石广播电视台对地质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活动进行了多次报道,有效提升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了地质博物馆的文化品牌。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地质博物馆用于科普的经费每年均超过30万元,用于展陈更新维护费用、展品租赁购置费用、科普活动经费等项目上。现有专职科普人员现有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人;兼职科普人员30人,主要是大队在职地质工作员工,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超过50%。2024年度大队有3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到科普活动中。

二、特色工作

探索户外地质研学模式。邀请地质专家带领地质专业学生开展野外地质研学活动,2024年度带领黄石二中、黄石三中地理班学生分别在大冶小雷山与茗山两地选择合适的岩石露头点,重点对火山岩盆地中的火山喷出岩地质特征进行学习研究,并了解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三、问题不足

1.经费投入不足。地方财政运营经费预算仅能维持基本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在丰富馆藏、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等方面投入不足,平台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

2.展教水平不足。地质科普专业性比较强,馆内展览方式上虽然大部分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互动式展陈,但是还需要不断更新升级,改造完善,才有创意,更有新意,增强趣味性,吸引更多游客。

四、2025年度工作计划

1.不断提升展览水平,深度优化展陈内容。结合馆内实际情况,对馆内设备、部分视频、展板、灯光及展示内容进行升级改造,创新专题展览内容、展览主题。

2.积极招募志愿者,加强科普志愿队伍。加强跨部门联动协作,引导动员全队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提高科普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不断丰富科普资源,为科普服务提供坚实基础。

3.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提升地质博物馆知名度。在宣传内容上,以科普宣传为基础,对地质工作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人才以及新动态实时宣传报道。在宣传方式上,以地质馆微信公众号为主,结合各类科普活动向社会公众传达宣传内容。

4.加强对外联系工作,持续推进“四个合作”。加强“馆馆合作”,与各类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等地球科学文化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加强“馆校合作”,充分利用馆校交流的平台,拓展科普服务领域,完善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教学实习、科普讲座机制,开展地学教学实习服务与知识普及。加强“馆企合作”,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讲解服务、设计研学课程,与企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合作。加强“馆媒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借助媒体的传播力量,获得更好的科普宣传效果,提高社会影响力。

附件: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简介

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简介

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位于开发区·铁山区金山街办园博大道95号,大冶湖北岸。为四层地面建筑,地下一层,现为实物资料馆,二至四层为地质博物馆场地,博物馆布展面积约8000㎡,馆藏宝玉石、观赏石、岩矿石标本等展品共1800多件。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布展以“黄石地区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主线,融地矿科普和实物展存于一体,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技术,展示黄石地区秀美山川和富饶的矿产资源,演示黄石地区海陆变迁、特色资源的分布及形成过程,宣传黄石地质先进的探、采、选、冶技术和绿色矿山建设的成就,彰显黄石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突出贡献,普及地学基本知识,激发市民爱我黄石、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博物馆分序厅、地球奥秘厅、黄石地质厅、矿产资源厅、矿冶文化厅、地质环境厅、发展展望厅七个主题展厅。博物馆先后被评选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地学科普研学基地”;省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黄石市十佳科技志愿服务队”等荣誉。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