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时隔8年,16只“东渡”的朱鹮回家!它们为何要走出国门?

科普时报
原创
科技日报社旗下国家级科普全媒体平台。
收藏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这就是唐代诗人张籍笔下的“生态精灵”——朱鹮(huán)。它中等身型,通体洁白,仅有翅下和尾下点缀着绯红色,展翅翱翔时,宛若天边的云霞。

10月31日,在日本新潟(xì)县佐渡市出生的16只朱鹮归还中国。这是2016年以来,时隔8年再次进行的朱鹮归还活动。

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根据中日双方的备忘录,日方需要从中国提供的朱鹮所繁育的后代中,归还一半给中国。朱鹮是一种什么鸟?它为何要“走出国门”?

东亚地区特有种,

在地球上生存已超过6000万年

朱鹮也称朱鹭或者日本凤头鹮,在地球上生存已超过6000万年,为东亚地区的特有种,是朱鹮属下的唯一一种鸟类。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吉祥之鸟”。它的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呈黑褐色,末端为红色。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为鲜红色。雌雄羽色相近,腿长约9厘米,红色。

通常,朱鹮单独、成对或小群体活动,性格孤僻,不喜欢与其他种类鸟混群。行动较缓慢,飞行时翅膀扇动较慢,头颈向前伸直,双脚收于尾羽下。它主要以小鱼、泥鳅、虾、蟹、蛙、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偶尔也会进食一些植物性食物。朱鹮在高大的树木上栖息和筑巢,附近要有丰富的食物资源,栖息地一般在山林和丘陵地带,特别是靠近河流、湖泊、鱼塘和水稻田的地方。

绝境“重生”,种群遍布国内外

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在我国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北京、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清时期,朱鹮在陕西几乎遍布全省。

然而,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朱鹮数量逐渐减少。20世纪60年代,陕西省的朱鹮分布范围进一步退缩,直至全省再难找到其踪迹。1964年,在甘肃省康县采集的1只个体,曾一度被视为中国朱鹮的“最后记录”。1981年,我国科学家在陕西省洋县再次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仅存的野生朱鹮种群。2003年10月,随着日本最后一只野生朱鹮去世,日本血统的朱鹮彻底灭绝。

为了有效保护朱鹮,我国特别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繁育基地,恢复湿地、河流等适宜朱鹮栖息的自然生境和觅食地。同时,还实施了人工繁育、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抢救性保护措施,使朱鹮的繁殖成功率逐年提高。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朱鹮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朱鹮种群数量已从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目前的1.1万余只,野生种群栖息地面积也大幅增加。朱鹮不仅分布在我国多个省份,还成功“飞”往日本、韩国等地。

合作交流,延续朱鹮的文化和生态价值

从濒临灭绝到振翅高飞,中国的朱鹮保护被国际公认为濒危动物保护的典范。

朱鹮是一种跨国分布物种,为了保护朱鹮,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例如,中国曾向日本赠送朱鹮,共同开展繁育和野化放归等工作,不仅促进了朱鹮种群数量的增加,还提高了保护工作的科技水平。

近年来,随着朱鹮种群数量的增加和栖息地的恢复,一些国家开始将部分朱鹮归还给原产国或进行国际交流。此次日本归还的16只朱鹮就是中日两国在朱鹮保护方面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朱鹮是一种极具生态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的鸟类。尽管日本的朱鹮已经灭绝,但中国成功保护了朱鹮种群,并通过租借、赠送等方式,将它引入日本,以延续朱鹮的文化和生态价值,让朱鹮成为中日生态文化传播使者。

朱鹮的繁育、保护成果显著,这得益于多方面的保护措施和国际合作。此次朱鹮的回归也是对中日两国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合作的肯定。

(作者钟震宇系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评论
无为通达
学士级
随着朱鹮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栖息地的逐步恢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曾经濒临灭绝的美丽生命将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那些为保护朱鹮而付出辛勤努力的科研人员和保护工作者,他们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2024-11-08
冲冲
大学士级
朱鹮走出国门,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也是为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和履行国际协议的重要举措!
2024-11-08
臭皮匠心
学士级
这16只朱鹮之所以要走出国门,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中日两国合作拯救朱鹮的历史使命。通过国际合作,朱鹮种群得以恢复和扩大,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典范。如今,它们的回归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