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耳熟能详的中国先民,原来长这样!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9月24日上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正式发布仰韶村遗址古人面貌复原成果,两尊古人的铜制塑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远古先民跨越5000年的历史长河,第一次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有着“中国考古学圣地”之称,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核心分布区的重要遗址。

微信图片_20240930095131.png

仰韶先民和龙山先民的复原图(图片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视频截图)

01 四五千年前的中国先民长这样

这次考古发掘在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人骨土样中检测出丝绸残留信息,在仰韶时期尖底瓶残留物中获取发酵粮食酒的证据,还成功复原了仰韶人骨面貌,进一步丰富了仰韶文化的内涵。

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和仰韶文化研究,促进相关成果的转化与传播,202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公安部鉴定中心、河南省公安鉴定中心等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攻关,充分结合体质人类学鉴定、碳十四测年、古DNA研究,运用颅面复原技术,对仰韶村遗址古人开展了科学的面貌复原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科研团队成功复原仰韶村遗址仰韶古人和龙山古人面貌各一例。其中,仰韶时期先民是一名40岁左右的男性,距今约5600年;龙山时期先民是一名50岁左右的男性,距今约4000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李世伟介绍,技术团队在充分运用颅面复原技术的基础上,联合古DNA研究、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初步对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先民面貌进行了相对准确和科学的复原。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仰韶先民的面貌无任何参考资料,为获取精细数据,团队采集仰韶先民头骨定位点超过401万个,采集龙山先民头骨定位点432万多个,再用遗传背景最为接近的人群为其贴上肌肉组织,通过基因分析来预测肤色和毛发,具有较高的复原精准度。

02 仰韶文化: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开端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研究的开端,也是考古时间最长的史前文化。通过持续不断的考古,我们对仰韶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首次证实中国存在发达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的命名,揭开了科学探索中国史前文化的序幕。经过近百年的科学探索,原本单一命名的仰韶文化,已经成为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仰韶文化群,在我国史前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03 龙山文化:精美绝伦的蛋壳黑陶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音掩)、鬶(guī,音轨)、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龙山文化黑陶的呈色是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进行渗炭的结果。

综合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人民日报、故宫博物院官网等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进士级
中国考古圣地,华夏文明源头。考古是塑造民族历史认知的重要知识来源,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发展阶段,希望通过持续性的研究,更加全面地揭示史前人群的历史动态。
2024-09-30
新风科普🌱🌾
学士级
课本里的先民,原来也是生活中的英雄,他们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精彩。
2024-09-30
科普中国●yling
进士级
这次仰韶先民面貌的复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古代先民的体貌特征,也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而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触摸到历史的脉络,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相信随着考古学、遗传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我们将揭开更多历史的谜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