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用心说话,提升语言魅力的终极法则

科普时报
科技日报社旗下国家级科普全媒体平台。
收藏

语言是人类的重要技能,它首先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脑的高级功能。我们说话的时候,并不是在重复一句现成的话,而是遣词造句,脑海里先创造出这句话,再通过发声器官的运动使其成为声音。

虽然说话几乎人人都会,真正懂得说话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左思右想,用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话的时候却往往按照思维的惯性直来直去,不顾对方的情绪与场合,容易出现“言多语失”的窘境。

那些对语言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人可以是杰出的外交家。春秋时期,齐国大臣田常想要攻打鲁国,孔子的门生子贡就到各国游说了一番,10年之间,鲁国幸存、齐国动乱、吴国灭亡,晋国和越国强大起来,五国的局势为之而变。当然,这并不代表“巧言善辩”一定是好事,苏秦、郦食其、祢衡等人的好口才并没能换来善终。

说话的艺术需要长期的修炼和灵活的运用,更需要审时度势、综合权衡。本文主要从发声来谈谈语音的美化。语音的美化首先在于清晰准确的发声。语音的基本单位是音节,而音节又是由音素构成的,比如“普通话”由三个音节组成,可以解析成“p、u、t、o、ng、h、u、a”八个音素。音素又分为声母和韵母,声母和韵母相连,就发出了一个音节。

发声过程涉及三个部位:大脑、传出神经和发声肌肉。大脑合成语言信息,好比司令部;传出神经把运动指令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递给发声肌肉,好比传令官;发声肌肉包括支配声带的肌肉和咽腔、口腔、鼻腔的肌肉,还包括呼吸肌(发声时候必须呼气),这些肌肉才是发声的执行者——它们的运动造成了空气振动,也就是声波。如果我们经常说话,发声涉及的脑区、传出神经、肌肉得到充分锻炼,配合更加默契,发声可以更加流畅、自然和清晰;反之,如果长期沉默寡言,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说话能力。

语音的美化还要保持正常的语速。语言通常是双方的交流,愉悦的交谈需要适当的语速。如果语速过快,导致音节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过短,听者无法正确分辨语音中的信息参数,大脑也无法理解其语义;反之,如果讲话者语速过慢,音节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过长,则会使听者声音信息的处理过程停顿,同时感到烦躁不安。如果你存在语速过快或过慢的问题,就应该有意识地加以调节。

汉语具有声调,是一种语速比较慢的语言,每分钟约310个音节;而日语、西班牙语则是语速比较快的语言,每分钟约470个音节。汉语的音节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如果翻译成日语或西班牙语,音节会明显增加。这是汉语的独特之处,很难有另一种语言能够衍生出唐诗宋词的工整简练和韵律之美。

优美的语音富有磁性,令人感到悦耳、着迷。“磁性”来自奇妙的“泛音”,无论是说话声、歌声,还是乐器的声音,都不是单音,而是复合音。复合音包含了不同的频率,其中一个是主频,其余的是泛音(也叫分音或谐波)。泛音对音色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泛音的频率范围越广,强度的分布越均衡,音色就越优美。如果高音部分的泛音太强,音色就变得尖锐刺耳,太弱就变得不够明亮;如果低音部分的泛音太强,音色会变得浑浊不清,太弱就变得单薄。泛音来自口腔、鼻腔和胸腔的共振。有些人先天条件好,声音天生就有磁性,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就能发出美妙的泛音。

如果说上述美化语音的方法需要长时间的修炼,那么最简单的美化语音的方法就是真诚、投入地去说话。当我们饱含感情地说话,自然而然会有声音的起伏,不会是流水账一般平平淡淡。我们的感情会伴随着表情和肢体语言在无意识中引导语速、语调等出现变化。

“用心说话”,这应该是提升语言魅力的终极法则。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