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治理黄河是治国兴邦的大事。近年来,我国从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到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管控,再到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2年,黄河流域地表水Ⅰ至III类断面比例达到87.5%,同比提高了5.6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全线水质持续改善;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3%。黄河源头、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比如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已由建区时(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371种。
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分布广、类型多,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连山,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都极易发生退化,恢复难度极大且过程缓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才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黄河流域治理过程中,需要坚持系统有机整体思想,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分类推进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始终坚持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对重要生态系统采取保护修复措施,并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黄河上游是生态功能重要地区,要提高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以渭河北岸黄土高塬和黄土台塬为例,该地地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迫切需要建立塬面、沟头、沟坡、沟道“四位一体”防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生态与环境,我国于2022年出台黄河保护法,并于2023年4月起施行,黄河保护法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域为基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充分反映黄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联性,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法治力量。良法善治守护母亲河,标志着我国的江河治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流域治理和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近年来,黄河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重要的繁殖地,每年还有数百万只鸟类在此迁徙、越冬。这里也成为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目前,黄河保护和治理的措施还在不断迭代更新,今年我国还将深入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让河流流动起来,把湖泊恢复起来,构建人水和谐的共生体系。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推进河道整治、水系连通、生态补水、地下水超采治理,逐步退还挤占的生态用水,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同时,(河湖治理)更加注重以流域为单元,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一体谋划流域保护治理全局。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一定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审核专家:高志岭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