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丁龙,弘扬中华文化的传奇一生

Zhang Jin
原创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委员
收藏

一位中国仆人的美国传奇

张进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专委会委员

吕埴 文化学者

曾经,有一位中国人的名字很是普通,他的身份更是卑微至极,是个一无所有的广东“猪仔”(指被诱拐出国卖苦力的中国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能让许多现在美国人对他怀念不已。

他,就是丁龙。

为了认识丁龙,我们先从卡朋蒂埃(Horace Walpole Carpentier,1824年7月7日—1918年1月31日)说起。

丁龙与卡朋蒂埃的初相遇

卡朋蒂埃在当时的美国很出名,除了因为他的资产还因为他的臭脾气。天生的聪明让卡朋蒂埃在大学毕业后便火速地投身到西部“淘金热”中,而也因为他这次的当机立断,让他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说卡朋蒂埃简直就是天生的商人,他的财富在他聪明的头脑运作下进行了翻倍的增长,他甚至还在美国创建了一个名叫奥克兰的城市。而他作为这个城市的创建者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里的统治者,在这里的人们都称他为“将军”。随着卡朋蒂埃的财富越来越多,他手下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涉及到当时非常出名的信息产业和交通产业,到处都有他的影子。

一次,卡朋蒂埃在哈钦逊将军(General Hutchinson)家里参加宴会。酒足饭饱后,卡朋蒂埃注意到宴会上的一个中国仆人,这个人身高1.7米左右,三角眼、皮肤黝黑,很典型中国南方农民的长相。他彬彬有礼,一口英文虽然生疏,但是交流没什么障碍。

是的,卡朋蒂埃需要这样一位仆人。

于是,卡朋蒂埃找哈钦逊说明了意图,哈钦逊投其所好,平常想卖卡朋蒂埃人情还做不到,现在刚好机会来了。哈钦逊把中国仆人叫到卡朋蒂埃面前,他看见大人物也不紧张,行了个礼,介绍自己叫“丁龙”,23岁,来美国5年了。宴会结束后,卡朋蒂埃把丁龙带回到了自己的家,成了自己的亲随。

在其他仆人口中,丁龙得知卡朋蒂埃为人比较慷慨,从不克扣工资,但是他脾气不好,又嗜酒如命,喝多了就耍酒疯。丁龙听后,也没多说什么,默默地学习卡朋蒂埃家里的规矩,没多久就适应了新的工作。而卡朋蒂埃的臭脾气他也很快领教到了,心情不好了,就会找茬骂人。

不一样的丁龙

一天夜里,喝得酩酊大醉的卡朋蒂埃,又把所有仆人叫到一起,痛骂了一顿,并大叫着让他们都滚。骂累了,他回到卧室倒头就睡。

第二天早上,卡朋蒂埃醒来,发现偌大的豪宅空无一人,仆人们都不见了踪影,这种事在他这里已经不止一次了。卡朋蒂埃有点失落地坐在椅子上。这时,厨房传来响动——是丁龙,只见他端着早餐,走到了卡朋蒂埃面前。卡朋蒂埃有点尴尬,他向丁龙道歉,也好奇地询问丁龙为什么没有像其他仆人一样离开。

丁龙淡淡地答道,根据中国圣人孔子的教诲,他不能这样突然离开卡朋蒂埃。卡朋蒂埃更惊讶了,他以为自己的仆人是个读书人,但丁龙却回答说他没读过书,而且他的父亲和爷爷也都没有读过书。

卡朋蒂埃点了点头,默默吃起早餐。自此,他觉得丁龙和他印象中的中国人不一样,居然能有这样的觉悟胸襟,也让他对丁龙多了几分好奇。没多久,卡朋蒂埃又雇了一批仆人,让丁龙教新仆人做事,他对丁龙也多了一些关心和留意,时常愿意和丁龙交流。

在交流中,卡朋蒂埃得知,丁龙的故乡在中国广东一个叫台山的地方,他的青少年和卡朋蒂埃完全不同。丁龙出生之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中国南方。他从小根本没有受过正经的教育,每天要想尽一切办法填饱肚子。当时,很多台山人不堪重负,来到美国从事开矿、铺设铁路等苦力劳动,长到18岁的丁龙也跟着同乡的步伐,从香港取道乘船,来到美国西部。

一开始,丁龙在工地铺设铁路。虽然当时的美国已经禁止蓄奴,但是华人的待遇比奴隶也好不了多少,依然被人叫着“猪仔”,在工地上做着最繁重的工作,拿着低廉的薪水,还时不时被打骂。铺设铁路都是在荒郊野岭,住宿、医疗条件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人客死他乡,草草埋在荒野戈壁。在这种环境下,丁龙也没有自暴自弃,用自己省下的工资,买了一些书籍,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借着昏暗的煤油灯,自学英文。铁路完工后,他凭借会说会写的优势被招进哈钦逊将军家中成为一名仆人,直到被卡朋蒂埃看中。

这让卡朋蒂埃对丁龙又多了几分敬佩,他开始信任丁龙,除了生活起居的零碎事情外,还会交给他一些生意上的事务。丁龙能写会算,能把事情处理地十分妥当,让卡朋蒂埃十分满意。

卡朋蒂埃的中国伙伴

慢慢地,丁龙的胆子好像也大了起来,开始给卡朋蒂埃提一些建议。潜移默化地,卡朋蒂埃习惯了丁龙的劝导,也收敛了一些傲慢和脾气,开始学会平等地与人相处。他也开始对丁龙背后的东方大国产生了兴趣,时不时让丁龙给他讲一讲中国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尽管在卡朋蒂埃心中,已经转变了对丁龙和对丁龙身后庞大华人集体的看法,但是在大部分美国人心中,仍然不欢迎华人。当年,大量年轻力壮的华工涌入西部,给美国提供了优质廉价的劳动力,但是随着金矿表层开采殆尽,大规模基础建设完工,华工开始进入城市和当地底层民众竞争工作机会。

一向标榜“自由、平等、博爱”普世价值的美国政府,也开始了卸磨杀驴的操作。1882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排华法案》,这是在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后续还制定了一系列补充法规,要求后续不许华工进入美国、先前进入美国的华工限期离开、华人不享有美国公民权等。民间组织也纷纷利用话语权优势,不断放大华人的缺点,宣传华人“愚昧无知”“奸诈狡猾”“压低工资不正当竞争”“没有道德”“不讲卫生”等。

每当遭受非议,丁龙都想争辩,告诉大家大部分的华人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话到嘴边,却深感自己的无力。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能代表大多数,自己也没有话语权,于是忍痛把话咽了回去。何况,如果真的发生争执,对树立华人形象也是有害无益的。卡朋蒂埃尽管身居高位,但对此也无能为力,他只能在众人面前给予丁龙平等的尊重,在丁龙遭遇不公的时候出面帮他解决。

1889年,卡朋蒂埃感到自己年事已高,然后返回老家纽约,带着丁龙在纽约市东37大街108号。这时的丁龙,已经成长为合格的助手,卡朋蒂埃给予了他更多的权力和丰厚的报酬。

一次,卡朋蒂埃带着丁龙参加一位纽约上层人士举办的酒会,遭到了很多白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上层人士的聚会,华人没资格入席。卡本蒂埃没有妥协,一直坚称丁龙是一个正直、温和、谨慎、勇敢和友善的人,他完全有资格入席。在场的人碍于卡本蒂埃的面子,最终选择了闭嘴。后来,卡朋蒂埃会毫不避讳地带着丁龙参加各种场合的聚会。

1900年,中国境内爆发义和团运动,暴民们大肆烧教堂、杀传教士、杀教民,接着大清国慈禧太后同时对11国宣战。这时的美国民众,对华人的敌意达到了顶峰。

一天,政府工作人员敲开了卡朋蒂埃家的大门,表示进行人口普查。在问到丁龙的时候,工作人员显示出了异常的警觉和小心,详细询问了丁龙的姓名、身高、入境时间、近期交往情况。

当工作人员问及与房主的关系时,忍耐许久的卡朋蒂埃大声说他是自己的伙伴。工作人员狐疑地看向卡朋蒂埃,这么一身仆人打扮的华人,怎么会是大资本家的伙伴?但由于卡朋蒂埃的坚持,工作人员只得在“与房主关系一栏中”,不情愿地写下“伙伴”一词。

丁龙的愿望——无他,唯弘扬中华文化

可是在丁龙的心里,他很清楚自己不属于这个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国度。尽管他已经在此工作了25年,遵纪守法、正常纳税、努力工作,但是仍然无法获得永久居住权。他曾想获得美国大众的认可,堂堂正正地留下来,如今看来也不可能了。于是,他找到卡朋蒂埃,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想回到中国,成家立业。

卡朋蒂埃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也尽全力挽留。他表示,只要自己还活着,丁龙就不会遭受身边人的歧视,可以借助他的势力获得正常的生活权利。丁龙却说,他想落叶归根。终于,卡朋蒂埃同意了丁龙的离职申请,并说要帮丁龙实现一个愿望,作为分别礼物。

但丁龙的愿望超出了卡朋蒂埃的意料——在哥伦比亚大学办一个专门讲汉文化的系,用以宣传中国文化!卡朋蒂埃再一次震撼了,很快这种震撼转化为了对丁龙宽阔的胸襟、高贵的品质的由衷钦佩。因此,卡朋蒂埃决定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丁龙实现愿望。

凭借自己与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塞斯·洛(Seth Low)的密切关系,1901年6月8日卡朋蒂埃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10万美元的支票。信中,卡朋蒂埃称这些钱从他喝威士忌和抽雪茄的账单里一点一点省出了这点钱,希望哥伦比亚大学筹建一个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和法律的系,并以“丁龙汉学讲座教授”为之命名。

10天后,丁龙的信件也送到了塞斯·洛校长手中,并附上了1.2万美元的支票。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款项,按照美国当时的黄金官价,1美元可兑1.37克黄金,还相当于现在的400多万人民币,这也是丁龙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的积蓄。信的内容也非常简单,却震撼人心:“在此,我寄上1.2万美元的支票,作为贵校汉学研究的资助。”落款是:“丁龙,一个中国人。”

塞斯·洛校长收到这两笔款项后反而犯了难,在当时,美国已经初步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升需要中国这个大市场消化自己的产品,美国政府也希望知名大学能够创办汉文化系。但是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华人名字来命名系中最具含金量的讲座,这实在是有点离谱。

塞斯·洛校长希望以卡朋蒂埃的名字命名这个汉学讲座,但是遭到了卡朋蒂埃的无情拒绝。之后哥伦比亚大学对丁龙的资格提出了疑问,甚至于怀疑到底有没有丁龙这个人。对此,卡朋蒂埃坚定地回答,丁龙不是一个神话,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当谈及丁龙为人的时候,卡朋蒂埃更是大加赞扬,说丁龙虽然出身寒微,但他生性善良,是个十足的绅士,他身上有东方人的优美品质。

美国政府也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清政府。包括慈禧太后在内的政府高层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和肯定,当即决定赠送5000册中国古典书籍援助哥大建系,以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李鸿章在去世前3天,还抽出精力操办此事。但是他们不希望用丁龙的名字命名一个讲座名称,而是希望将这个讲座的名字以李鸿章(曾经访问过美国,在美国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者以驻美大使伍廷芳来命名。此事关乎国家尊严,丁龙毕竟连学都没有上过,和清政府也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是,卡朋蒂埃坚决不允许。为此,他曾与校方多次周旋,公开发表各种言论力挺丁龙,甚至不惜以撤资来要挟。后来,清政府妥协了,同意以丁龙的名字命名汉学讲座。卡朋蒂埃成功地为伙伴捍卫了这一荣誉。

终于,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成功建立,这时也到了丁龙回家的时候了。这一次,他是衣锦还乡的。卡朋蒂埃和他一同返回中国,看看一直好奇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开往中国的邮轮上,两个人同住在一个头等舱包房中。这引起了部分“尊贵”的上层白人的强烈抗议,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一个下等中国仆人,是没有资格和他们同住在顶级包厢中的。

卡朋蒂埃坚持抗争,而且他知道对付这帮衣冠楚楚但心怀恶意的人,文明的说教只有等大学里面的文化传播开来之后才能慢慢实现,现在必须态度蛮横。他告诉其他乘客,丁龙是一位教授,是来美国是讲学的,而自己是他的秘书!抗议很快被卡朋蒂埃成功平息下去,此后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带着极大的敬意看待这位貌不惊人的华人。

来到中国后,丁龙带着卡朋蒂埃观光游览了香港、广东等地,让卡朋蒂埃领略了中国的风光景色,看到了中国的实情。卡朋蒂埃认同了中国的巨大潜力,他决定按照之前的操作,投资中国铁路。在丁龙的帮助下,卡朋蒂埃投资了多个项目,由此获得了可观的利益。不久,卡朋蒂埃回到美国,他给哥伦比亚大学赠送了很多从中国购入的工艺品。

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有了第一位“丁龙讲座”教授,是他们全球招聘的德裔汉学家——夏德(Friedrich Hirth 1845—1927),他曾在中国考察多年,是当时西方为数不多能够读懂中国古籍,并运用现代研究方法来解读中国文化的大学者。而汉学系,在夏德的带领下,也在逐步壮大,开始有中国留学生进入学习。

卡朋蒂埃的晚年

丁龙最后一次离境记录是在1905年,之后再也没有回过美国。在没有丁龙的日子里,卡朋蒂埃按照自己的计划,搬去了家乡戈尔韦镇,他遣散了大部分仆人,和他最亲密的只剩一只听话的牧羊犬。他也逐渐从一个追名逐利的资本家转变成了真正的慈善家,他筹划组建了各种帮助有色人种以及妇女的基金会,并且一直促进中美之间的交流。

当然,最让卡朋蒂埃在意的,还是持续给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捐款。他不断地追加给汉学系的经费,并捐献了各种名目的奖学金。直到他去世,他一共为汉学系持续捐款接近50万美元。他为还捐助了大量的钱财给华人聚居地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州大学,让他们多买书籍,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此外,卡朋蒂埃向广州岭南学校(Canton Christian College)医学院捐款2.5万美元,用于购买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岭南学校校园内所建的一座建筑,改名为卡朋蒂埃堂(Carpentier Hall)。后来,卡朋蒂埃堂改为岭南大学女生第一临时宿舍,建筑至今尚存,地址门牌为中山大学东北区378号。

1918年,卡朋蒂埃在美国戈尔韦镇家中安详地去世,终生未婚。

寻人启事:世界范围内寻找丁龙

日后的哥伦比亚汉学系,逐步发展为东亚文化系,成为美国乃至西方东亚文化研究的最高学府,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培养过不少人才,胡适、陶行知、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曾在这里学习深造过。

而“丁龙汉学讲座教授”这个头衔,也成为了汉文化学者的最高荣誉。校方也十分的看中“丁龙汉学讲座教授”这一职位,选拔条件异常严格,宁肯空缺23年,也不曾滥竽充数,100多年间,只有6位学者获得这个头衔。

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发起了一则寻人启事,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丁龙的下落。人们不会忘记一个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哪怕这个人是多么低调,他的生平是多么普通。哥伦比亚大学前教务长保罗·安德尔(Paul Auderer)曾评价说:“Dean Lung不是一个学者,不是一个将军,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仅仅是众多美国第一代华人移民中的一个,他捐出来的是钱,但更重要的是贡献了他的视野和理想。我们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在当今这个充满冲突与对抗的世界里,建立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对话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一种视野,同时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的个人,肯定他的贡献,让世人知道并记住Dean Lung的名字。”

201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还将丁龙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播放,但是有关丁龙的消息,依然毫无头绪。直到2020年,大家终于找到了丁龙的后人,一切才有了确切答案。

原来丁龙,他压根不姓“丁”,他的原名叫马万昌,1857年出生在广东,18岁时被当成“猪仔”被贩卖到了美国。去美国的时候,临时给自己改了名叫“马进隆”。因为广东台山方言中,“进隆”和“丁龙”发音一致,在美国期间,他的登记信息一直是音译的英文字母“Dean Lung”,后世的研究者把字母翻译成中文“丁龙”,才让人们一直以为他姓丁。

丁龙在离开卡朋蒂埃后,在广东乡村一直过得不错,给自己的儿子、兄弟都盖了房。并且受老伙伴卡朋蒂埃的影响,他也热衷慈善,给村里修路、盖祠堂、建学堂。根据丁龙后人提供的资料,卡朋蒂埃去世之前,两个人经常有通信来往,但1905年后两个人再也没有见过面。1937年,马万昌也离开了人间。

丁龙和卡朋蒂埃,两个人用跨越国籍、跨越种族、跨越阶级、跨越年龄的友谊,为中美文化的交流打开了一扇窗,让后人受益。

评论
徐世如
贡士级
已学习
2023-04-06
阳光夏天
学士级
赞👍
2023-03-30
杨丽桃
举人级
传奇
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