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开学季|5种春季儿童常见传染病,家长务必警惕!

科学辟谣
原创
科学·解读;热点·解析;流言·解释。
收藏

俗话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季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各种传染性疾病也高发。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开学,五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要警惕。

01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

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高峰。

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潜伏期:平均为 10~14 天,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可延长至3~4周。

易感人群:人群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该病主要在6个月至5 岁间流行。近些年在年长儿和成人中也可见一些轻型麻疹病例,其主要原因为婴幼儿时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未再复种,使体内抗体的水平降低而成为易感者。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播很少见。

典型麻疹临床过程可分为三期:

1.前驱期:从发热到皮疹出现为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前驱期主要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可有麻疹黏膜斑(科氏斑,颊黏膜上0.5-1mm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点状突起,外有红色晕圈)。婴幼儿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一些患者颈、胸腹部可出现一过性风疹样皮疹,数小时即退去,称麻疹前驱疹。

2.出疹期:从病程的第3~4天开始持续1周左右,出现特征性皮疹,皮疹散在分布,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2~3mm,疹间皮肤正常。

皮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然后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躯干及四肢,2~3天遍及全身,最后达手掌与足底。出疹同时可有嗜睡或烦躁不安,甚至谱妄、抽搐等症状,还可伴有表浅淋巴结及肝、脾大。

3.恢复期:皮疹达高峰并持续1~2天后,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随之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皮疹退时有细小皮肤脱屑。

无并发症的患者病程一般为10~14天。主要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和喉炎,偶见脑炎,远期并发症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图片

图虫创意

02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属于丙类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最高。

易感人群:一般多见于儿童,未患过风疹者均易感。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可流行于幼儿园、学校等聚集群体中。

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平均18天。

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病毒污染的食具、衣物及直接接触等传播。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症状表现:临床上以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前驱期:较短,大多只有l~3天。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咽痛、咳嗽、流涕、打喷嚏、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

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迅速向下蔓延,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亦有人称为“三日麻疹”。皮疹消退后一般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

出疹期常伴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其以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伴有触痛,肿大淋巴结常需要数周以后恢复正常。

风疹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并发症少,预后良好。仅少数病人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胰腺炎、肝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肾病综合征、肾炎、脑炎等。

03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属于丙类传染病。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RNA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者少。

潜伏期:14~25日,平均18日。

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发病前2日传染性最强。

症状表现:少数患者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下降等前驱期症状,典型表现为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边缘不清,轻度触痛,开始为一侧,以后多累及对侧,腮腺肿大3日后开始消退,可持续7~10日。

病毒侵犯其他腺体,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图片

图虫创意

04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细菌性疾病,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为多。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

潜伏期:平均2~5日。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患者,尤其是发病前24小时至急性期,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正常人鼻咽部、皮肤也可带菌(定植),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此类人群称为带菌者。带菌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症状表现: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咽痛、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等。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

前驱期:突发高热,体温可至39-40℃,可伴寒战、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软腭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米粒大小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扁桃体可能发现化脓性改变。

出疹期:主要特征是出现皮疹,典型皮疹形态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尖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触之如砂纸感,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多于起病第1~2日出现,常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迅速遍及至躯干,然后到四肢,常伴有痒感,手掌及足底通常无皮疹但是可能表现为充血,疹间皮肤不正常;皮肤褶皱处如肘关节、腹股沟等皮疹较为密集,成线状,称为“帕氏线”;脸颊部皮疹明显而口周没有皮疹,形成“口周苍白圈”;舌被白苔,舌乳头肿胀,突出于白苔之上,形成“草莓舌”,舌苔褪去后形成大家熟知的“杨梅舌”。

恢复期:皮疹通常持续2~5天后开始褪去,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可伴有脱皮脱屑,颜面及躯干常表现为糠状脱屑,手指、手掌、足底表现为膜状脱皮,脱皮可持续2-4周。

可并发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颈淋巴组织炎、脓毒血症、中毒性胃肠炎、肝炎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

05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属于丙类传染病。流感病毒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使人群普遍易感,已多次引起全世界的暴发流行。

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在南方地区,也可在夏季流行。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亚型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各型与不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故人体可反复患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5 岁以下幼儿、65 岁以上老年患者、孕妇、肥胖和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重症。

潜伏期:流感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为主,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或病毒污染物品间接传播。传染源主要为流感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病初2~3天的传染性最强。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是突发高热、头痛、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咽痛、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轻。儿童可能出现腹泻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可以并发肺炎、脑炎、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等。

图片

图虫创意

06

如何为孩子做好防护措施?

应对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感冒,可以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做好防护措施。

1.流行季节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注意呼吸道隔离,出入戴口罩。

2.室内定期开窗通风,注意环境消毒,促进空气流通。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正对他人咳嗽,勤晒衣被,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及时清洗等。

4.均衡饮食,充足休息。

5.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对易感人群及尚未发病者,可给予疫苗接种。麻风/麻风腮疫苗为联合疫苗,麻(麻疹)、风(风疹)、腮(流行性腮腺炎)代表不同的疫苗成分,可预防相应的疾病。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仍是流感疫苗接种,我国目前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均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作者 | 于晓敏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医师

审核 | 谷 丽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主任,主任医师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

图片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无限探索者
大学士级
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季传染病种类繁多,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2023-02-09
坦 荡 荡
少傅级
流行季节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注意呼吸道隔离,出入戴口罩。室内定期开窗通风,注意环境消毒,促进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正对他人咳嗽,勤晒衣被,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及时清洗等。均衡饮食,充足休息。
2023-02-09
李平常
大学士级
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正对他人咳嗽,勤晒衣被,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及时清洗等。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