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22年6月“科学”流言榜:儿童才会得水痘?今年夏天将变冷?

北京科技报社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2022年6月“科学”流言榜揭晓!水痘儿童才会得?睡梦中身体抽动是猝死信号?注射新冠疫苗4个月后有效性会变负数?来看真相。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1.水痘是儿童才会得的疾病

流言:

水痘传染性很强,而且是儿童才会得的疾病。成年之后,人们就不会再得水痘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真相:

虽然水痘多发于2-10岁的儿童,但它并非儿童“专利”,成人也会出水痘,如果不及时隔离治疗,很容易让家里的其他成员遭殃。

我们常说的水痘,指的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再次感染的几率很小,因此造成了“成年人不得水痘”的印象。事实上,从未出过水痘、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对水痘高度易感,成人也不例外。

此外,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就可能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产生带状疱疹。患者的疹子内含高浓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直接接触疱液会造成从未感染水痘者患上水痘。

成人感染水痘的症状往往比儿童感染严重,多并发弥散性结节性肺炎,病死率高达10%~40%,所以成年人同样要注意预防水痘。

2.金针菇开袋后闻到的刺鼻气味是甲醛

流言:

金针菇开袋后闻到刺鼻异味,是因为商家使用甲醛对其“漂白”,食用后不仅伤肝肾,还会致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真相:

拆开金针菇包装袋时可能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并不是由于其中添加了甲醛,而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变化,导致金针菇由有氧呼吸转而进行无氧呼吸,进而产生了一些挥发性的醛类气体。

金针菇原本的确是黄色的,之所以“变白”,并不是用甲醛进行漂白的结果。如今,市场上多数的金针菇都是源自日本的新品种,研究人员在黄色金针菇中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白色金针菇,而后将其保留下来进行培育。这种金针菇不仅色泽好,而且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

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供生产经营使用。

3.睡梦中身体突然抽动是猝死信号

流言:

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忽然全身剧烈抖动一下,这是大脑“罢工”导致身体失去控制的抽动,是猝死的信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真相:

要睡着时身体突然抖动的现象叫做“睡眠惊跳”,亦称“入睡抽动”或者“入睡前肌阵挛”。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并不是“猝死”的信号。

人在刚入睡的时候,大脑的一部分已经睡着了,但还有一部分尚未完全睡着。随着睡眠的加深,大脑放松了对四肢的控制,当大脑被机体内外存在的某些信息刺激时,就可能出现身体局部肌肉突然抽动的情况,这就是睡眠惊跳。据报道,大约60%-70%的人都有过这种亲身体验。

4.蚊子包越大毒性越强

流言:

被蚊子叮咬后肿包的大小,可以看出蚊子毒性的强弱。蚊子包越大,毒性越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真相:

被蚊子叮咬后,身上的蚊子包个头大小与个人的免疫系统机制有密切关联,与“蚊子毒性”无关。

人类对蚊子叮咬反应的过程,是一个变态反应的过程。人类的变态反应一共有四型:Ⅰ型变态反应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比较迅速,人体的反应比较剧烈,常见的有青霉素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药疹、食物引起的过敏性胃肠炎、哮喘发作、过敏性休克等。Ⅱ型变态反应又称细胞毒型变态反应,例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等。Ⅲ型变态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例如链球菌感染后的部分肾小球肾炎等,Ⅳ型变态反应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首次接触不会产生反应,再次接触该抗原后,引起反应。例如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等。

蚊虫叮咬的反应,一般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而典型反应就是局部反应:通常即刻出现的风团皮疹伴红肿痒,叮咬后20分钟时表现最为明显。

局部反应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从未接触过某种蚊虫的人,并不会对此类蚊虫的首次叮咬产生反应,而随后的再次被叮咬,会导致迟发性局部皮肤反应,将即刻产生风团。

因此,从未接触过某种蚊虫的人,并不会对此类蚊虫的首次叮咬产生反应,但再次被叮咬时,会即刻产生风团。这类局部反应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比较迅速,人体的反应比较剧烈。不过,被同一种蚊虫反复叮咬的人,其即刻反应最终也会消失。所以成人被蚊虫叮咬的局部反应就没有儿童那么剧烈,因为成人都是被蚊虫“咬大”的。

5.注射新冠疫苗4个月后有效性会变成负数

流言:

最近网上有一些文章宣称,有研究显示新冠疫苗有效性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成了负数,意味着打了疫苗的更容易感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真相:

根据原研究,疫苗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下滑,但研究中有效性的下滑是针对轻症而言的。除轻症外,疫苗仍然有很好的防重症、减少住院风险、降低死亡风险的作用。看到防护轻症有效性下降就说疫苗失效是有失偏颇的。

疫苗有效性为负数并不代表疫苗在起反作用(增加感染风险),出现负数是数据统计过程中的潜在偏差因素造成的,所谓的“疫苗有效性变成负数”,从科学角度是指,没有证据显示疫苗能有效降低有症状感染的风险,这与有效性为零的含义是一致的。

疫苗的有效性是多层面的,即使防感染有效性下降,新冠疫苗仍然提供了非常关键的防重症有效性。

6.冷涡只会带来坏天气

流言:

冷涡就是坏消息的代名词,它的出现意味着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即将到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真相:

冷涡在气象学上也叫做“高空冷性的涡旋”。冷涡系统形成以后,高空气温变冷,增加了大气环境的不稳定条件,容易使对流发展,形成暴雨、雷电、短时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并伴有一定的气象灾害。但冷涡天气并不一定会带来降雨,这还取决于低层天气系统配合。

例如,从内蒙、东北地区而来的冷涡到华北平原之后,如果大气低层伴有一个比较强的涡旋系统,高低配合,才能满足暴雨产生的天气条件,另外还与降水产生的潜热释放有关。

如果没有形成足够的降水条件,冷涡会给人们带来清爽的凉风,在夏季能够驱散闷热,在秋季则擅长制造蓝天白云的“高颜值”天气。北京每年夏秋之交时,高空受东北冷涡的影响较大,大气的透明度非常高,同时地面仍然主要是吹东南风,会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这样有利的水汽条件,加上夏季午后的辐射加热作用,容易形成对流,形成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7.因“远日点现象”,今年夏天将变得寒冷

流言:

从今年5月22日起太阳会远离地球,到达“远日点”,这个时期天气会因此变得比较寒冷,并会持续至今年8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真相:

地球轨道确实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但二者的距离相差不大,“远日点”也不会造成夏季寒冷。

地球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叫“近日点”,此时,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是1.471亿千米,在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地方叫“远日点”,距离大约是1.521亿千米。每年的1月地球会到达近日点,7月会达到远日点——两点之间虽然相差了500万千米,但如果和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通过计算发现,这个差值只占到地日平均距离的3.3%,也就好比100米和103.3米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近日点的时候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只比远日点强了不到6%。

由于地球是一个带有倾斜角度的“球”,在每年的不同月份里,特定地区接收到的阳光的角度不同,因此能量也有所不同。所以,当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呈现周期性的四季变化,和阳光角度的关系更大。

8.吃小龙虾时戴的一次性手套没有用

流言:

吃小龙虾等食物时人们会佩戴一次性塑料手套。可是吃完后手上依然满是红油,可见这种塑料手套完全没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真相:

在接触食品时,戴一次性手套所起的最大作用并非防油,而是为了阻隔细菌。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一次性手套,具备阻隔细菌的功效。在吃小龙虾时戴上它,可有效防止手上的细菌进入人体内,从而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

生产一次性手套用到的聚乙烯,其原料主要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接触油脂时,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胀,使油脂分子从我们肉眼不可见的空隙穿过一次性手套。所以,即使戴上一次性手套也难以完全阻隔油腻。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一次性手套时,要尽量购买由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劣质的一次性手套性能可能会大打折扣,同时还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本期内容来源:人民网、中国科普网、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江苏新闻、北京科技报、上海市卫健委、腾讯较真、楚天都市报)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来源: 科普中央厨房

评论
无限探索者
太师级
谣言止于智者,要鉴别这类信息的真假,唯有相信科学,多学习。
2022-07-01
哈乌云嘎
进士级
从远古时代开始,怎样找到方向就是人类最头疼的事情之一。不论在大地、森林、草原还是海洋,人们往往会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不知道来路和去路。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著名的哲学三
2022-07-01
科普5b4eff5c29e0a
太师级
劣质的一次性手套性能可能会大打折扣,同时还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