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微塑料进入人体,后果严重吗

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台
汇集海量科普资源,打造高质量科普平台,促进科普传播。
收藏

保鲜盒、塑料袋、饮料瓶……塑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人类对塑料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塑料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塑料有可能分解成微塑料颗粒,被生物摄食并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2018年,奥地利科学家菲利普·施沃布尔(Philipp Schwabl)等人在来自不同国家的8个成年人的粪便中发现了微塑料。2021年,我们团队对24名男大学生的粪便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23人的粪便中有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8种微塑料。最近,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上的文章显示,英国赫尔大学教学医院的研究者在胸部外科手术中收集了13个人体肺部组织样本,其中在11个样本中发现了共计39个、12种微塑料。此外,荷兰阿姆斯特丹弗里耶大学的研究者在《国际环境》上发表文章,他们从2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体内各获取1份全血样本,在其中17份样本中发现了微塑料。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的统称,包括了不同形状、大小和聚合物类型。

微塑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根据微塑料的形成过程,可将微塑料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微塑料,指人类制造的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碎片等,存在于我们日常所用的洗漱用品包括洗面奶、牙膏等中;另外一种是次生微塑料,指由大块塑料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等降解产生的塑料颗粒。

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自20世纪70年代海洋中的微塑料颗粒第一次被报道起,科学家陆续在海洋、土壤、大气中发现了微塑料,甚至在人烟稀少的南极也发现了微塑料。自2010年起,科学家们陆续在一些鱼虾蟹贝等海产品中发现了微塑料。然后,在饮用水、食盐、蜂蜜、啤酒、蔬菜和水果中,甚至在婴儿奶瓶中也发现了微塑料。

国外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每年通过食物摄入的微塑料颗粒可达5万多个,每年通过饮用瓶装水等摄入的微塑料颗粒可达9万个。此外,在2020年,研究人员在一次性纸杯中装上热饮,15分钟后在饮料中发现2.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家长使用聚丙烯奶瓶冲泡奶粉,小儿每饮用1升由奶粉调配的牛奶,就会摄入超过160万个微塑料。

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并不仅限于饮食。一些研究发现,人类还可能通过呼吸等途径摄入微塑料颗粒。

科学家发现,空气中的微塑料含量在不同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在法国巴黎的室外样本中,科学家测得微塑料的平均浓度为53~110个/平方米·天,德国汉堡的浓度则为275个/平方米·天。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发现室内环境中微塑料的浓度高于室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主要在室内活动,由此摄入的微塑料数量较多。科学家根据室内微塑料的浓度以及婴儿每天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推算,婴儿每天在室内通过呼吸摄入的微塑料数量最多可达几十万个。

微塑料的“入侵”,最令人担忧的,是其对生命健康的威胁。

微塑料具有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特性,会对海洋生物、哺乳动物产生毒性作用,例如可导致鱼类捕食能力下降,导致小鼠睾丸产生炎症及精子生成障碍等。

目前,针对微塑料对人体毒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比如,微塑料可对肠上皮细胞产生毒性,导致细胞活力降低;可引起肺上皮细胞出现炎症反应;对胎盘滋养细胞表现出弱胚胎毒性,并且可通过胎盘屏障。

但以上结果均出自细胞实验,人类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仍缺乏微塑料与人体健康关联性的相关研究。早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呼吁开展相关研究,以期准确评估人类微塑料暴露量及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这也是今后相关学科的科学家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不过,与其对微塑料的健康威胁过分担忧,倒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随手丢弃塑料垃圾的行为,并且尽可能减少塑料的使用,比如随身携带购物袋,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此外,政府也应加强对塑料污染的控制,完善塑料垃圾的管理政策等。而最让人期待的则是新型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出现,希望性能更好、对环境更友好的新型材料早日研发成功。

评论
无限探索者
太师级
最让人期待的是,新型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出现,希望性能更好、对环境更友好的新型材料早日研发成功。
2022-06-24
科普62b3dba0b3240
举人级
希望性能更好、对环境更友好的新型材料早日研发成功!
2022-06-24
胡天星
庶吉士级
点赞点赞点赞
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