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野坝子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野坝子是唇形科植物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的全草。别名:皱叶香藩、野拔子、狗尾巴香、地植香生于海拔1300m~2800m的山坡草丛、灌丛中、路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高30cm~150cm。性味和功用: 苦、辛,凉。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

形态特征野坝子形态特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茎灰褐色,外皮有不规则裂纹,多分枝,分枝向上升,枝条黄褐色,有粉白色短柔毛。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尖,基部宽楔形,叶片正面绿色,多皱纹,背面绿白色,密生白色平贴柔毛。小花紧密排列成顶生假穗状花序,花冠浅黄色、白色或淡紫色,花丝伸出于唇形花冠之外。小坚果卵圆形1。

野坝子为草本至半灌木,高30cm~150cm。小枝四棱形,上部密被白色微柔毛。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近菱形,长2cm~7.5cm,顶端短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除基部外其余具粗锯齿,上面具细皱和粗硬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叶柄长5mm~25mm。

轮伞花序多花,在茎及枝顶排成长3cm~12cm的假穗状花序;小苞片钻形;花萼钟状,长约1.5mm,外被白色粗硬毛,齿5,近相等或后2齿稍长;花冠白色、淡黄色或淡紫色,宽钟状,筒部内面具斜向毛环,檐部二唇形,上唇直伸,顶端微凹,边缘啮蚀状,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卵圆形,全缘具睫毛;雄蕊4,前对较长,外露,花丝疏被柔毛,花药卵圆形,2室;雌蕊1,花柱细长。小坚果矩圆形至近球形,无毛,长不超过1mm。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300m~2800m的山坡草丛、灌丛中、路旁2。

开花周期开花流蜜规律野坝子花期随纬度南移而推迟,昭通六月中旬,寻甸七月上旬,昆明七月中旬小花开始零星开放,但不流蜜。野坝子真正流蜜期在昭通为九月中旬,寻甸为九月下旬,昆明十月上旬,路南十月中旬,建水十月下旬。从外观看,野坝子初花期,花为黄白色时,流蜜很少。盛花后期,花为乌黑色时,流蜜特多。花期也随海拔高度降低而推迟。以昆明地区为例,山顶(海拔2300米)十月上旬开花流蜜,山脚(海拔1950米)则推迟至十月下旬。流蜜期60天左右。野坝子开花后3——4天流蜜最多,受粉后流蜜量逐渐减少。气温在14。C时开始流蜜,17℃以上流蜜最涌1。开花期随纬度南移和海拔高度的下降而推迟。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开花,花期40~50天,泌蜜适温17—22℃。每群蜂可产蜜15~20公斤,丰年可达50公斤。蜜多粉少3。

分布范围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或自治区。

野坝子是我国西南地区山区野生的冬季主要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区 :云南、贵州和四川是野坝子的分布中心。

1.云南 分布于楚雄州和大理州,其次是思茅地区的镇沅、景谷,临沧地区的临沧、云县,红河州的弥勒、泸西以及昆明、曲靖、玉溪、昭通、丽江、怒江等地(州),

2.贵州 分布于西南部,兴义地区,安顺地区。

3.四川 分布于西南部的西昌市和凉山州的宁南、德昌,会理、会东,米易、冕宁、喜德、普格,甘牧州的泸定县等4。

药用价值药材介绍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阴干。

【药材性状】: 茎灰褐色,外皮有不规则裂纹,多分枝;小枝钝四棱形,密被白色绒毛,具细纵条纹,外表黄褐色;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外面木质,髓部海绵质。叶对生,皱缩卷曲并多破碎,柄纤细;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至近菱状卵形,边缘具钝锯齿,上面有极细皱纹,黄绿色;被粗毛,下面灰白色,被淡黄色绒毛。苞片钻

形,假穗状花序生于主茎及侧枝顶部,具长1.2cm~2.5cm的总梗;轮伞花序具梗,位于穗状花序下部的常为疏散头状;花冠2唇形,淡黄棕色或带暗紫色。小坚果长圆形。气香,味微苦。以枝条粗壮、叶多、具花序者为佳。

【性味】 苦、辛,凉

【药用部位及加工】用全草,捣烂。

【性昧入塔】苦、辛,凉。入风、火、水塔。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临床应用】 蛇咬伤:野坝子适量,外用叶捣敷患处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