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摩多即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ensis Ouwens),又称科莫多龙。科莫多龙是目前现生种类中体形最大的蜥蜴,成年巨蜥的体长通常为2~3m,体重约70kg;其最高记录为长3.13m,重166kg。 1
科莫多龙仅分布在印尼的小巽他群岛的科莫多岛、林卡岛、莫堂岛和弗洛雷斯岛的部分地区,是印度尼西亚最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之一。1
物种学史1910年12月,时任爪哇岛茂物动物博物馆和植物园执行官的欧文斯(P.A.Ouwens)在弗洛雷斯岛民事官等人的陪同下,前往科莫多岛,在当地猎人的帮助下,获得几件珍贵的标本。1912年,欧文斯在《荷属东印度农工商部公告》中发表论文,将这种巨型蜥蜴正式命名为科莫多巨蜥。1
形态特征体形巨大,尾巴、爪子强大有力,皮肤粗糙,遍布全身的隆起疙瘩似珍珠,外耳在头两侧清晰可见;锋利的牙齿用于撕咬猎物尸体;外表棕色、黑色、红棕色或灰色。2
生活习性幼体和未成年蜥吃昆虫、爬行动物、蛋、小的啮齿动物和鸟类;成年蜥吃鹿、猪、山羊,可能还有水牛,据说也吃人。科莫多巨蜥一次产下多达30枚蛋,雌性会将蛋埋藏起来;孵化期约8个月。2
毒性在《野生动物医学杂志》六月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确切指出,经过对科莫多巨蜥唾液和牙龈样本进行检验后发现,在其口中并没有比其他食肉动物更多的细菌,因此它们的咬伤并不会造成快速和致命的感染。3
研究人员分析了16个巨蜥的口腔细菌群,并没有找到致命细菌源。研究报告表示巨蜥的口腔环境比狮子的还要干净,有时它们甚至会用分叉的舌头清洁面部。3
正如人们一直开玩笑说科莫多巨蜥“不注意口腔卫生”,人们对其口腔无致命菌群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然而研究显示巨蜥长有一个毒腺,它们是通过毒液而不是细菌置人于死地的。2006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布赖恩·弗莱彻底检查了两条巨蜥的口腔环境后发现,它们的致命武器是一种毒液,当它们发动猛攻后,不是唾液里的细菌而是毒液杀死了猎物。毒液能迅速降低猎物的血压,阻止凝血,猎物甚至来不及挣扎就昏迷了。然而科莫多巨蜥并不能像毒蛇一样瞬间把毒液注入猎物体内,所以它们紧紧抱住猎物,使毒液慢慢浸入。这种攻击方式和北美洲的希拉毒蜥十分类似。3
保护现状科莫多巨蜥为IUCN易危物种。2
印尼政府视科莫多巨蜥为民族象征,并将它们保护起来。狩猎被严格禁止,商业贸易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严格管制:游客上岛数量被严格限制,以避免过多的打扰。在帕达岛和里加岛自然保护区,游客被全面禁止出入。尽管如此,科莫多巨蜥仍被走私。在1998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署在一次调查中逮捕了一名马来西亚人,并没收多条科莫多巨蜥。2
科莫多巨蜥受到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栖息地的破坏和本地居民对猎物的偷猎。帕达岛和里加岛是无人岛,所以这些不是问题。但是,在科莫多岛,天然火灾会破坏那些巨蜥赖以生存的动植物。有报道称世界各地的许多标本来自饿死的巨蜥。2
1992年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开始了第一次人工圈养试验:当时26枚蛋中有13枚成功孵化,之后在1993年辛辛那提动物园又孵出两条幼蜥;目前全球大约有300条巨蜥生活在各大动物园,其中186条为人工繁殖的未成年个体。这个消息令人鼓舞,但许多动物园因为场地限制而无法建立繁殖种群。动物园内的科莫多巨蜥被“仓储”着,需要时再重引入野外。然而,除非野生和人下繁殖巨蜥的基因组成得到充分研究,基因差异被充分认识,否则将不会有新的个体重引入野外。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