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鱼,又叫鲬,俗名鞭子鱼。外表很奇特,乍看上去像鳄鱼的模样,科属上是鲬属鲬科,生活于近海底层,通常栖息在水深不超过30米的岩礁地区,是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鱼类,生殖期为5—6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国外见于朝鲜、日本、菲律宾、红海、俄罗斯远东海域等。
形态特征牛尾鱼全长大约40厘米,50厘米以上的大多是雌鱼,雄鱼变性后才能长成这么大。其体延长,扁平。头扁平,后部宽大。吻部接近扁平。眼上侧位,距吻较近,眼间隔宽,微凹。头部背面具棱。鼻孔每侧2个,后鼻孔稍大。口端位,下颌略长。上下颌、犁骨和颚骨有绒毛状齿。舌圆形,前端游离。鳃孔大。鳃耙较长,两侧鳃耙较短。体被栉鳞。侧线与背部平行延伸。背鳍2个,第一背鳍前后各有一游离小棘,起点与腹鳍基部相对;第二背鳍基部很长,位于尾郭,与臀鳍相对。胸鳍圆形,末端超过腹鳍基部。腹鳍位于胸鳍基部后下方,末端超过肛门。尾鳍截形; 体黄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白色。背鳍鳍棘和鳍条上有黑褐色小点。臀鳍浅黄。胸鳍灰黑色。腹鳍浅黑黄色。尾鳍有灰黑色横斑及黑色纵带。
生活习性牛尾鱼为浅海底层鱼类,行动缓慢,喜栖息在淤泥海底,长期潜伏在底层,一般不浮于水面,只有在大潮时随潮水的上涨来到岸边底层;有时也会到礁石、沙滩边缘觅食。1
牛尾鱼主食各种小型鱼类和甲壳动物等,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温海域,中国沿海均产。牛尾鱼为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沙底浅海区域,行动缓慢,一般不结成大群。
食用特点牛尾鱼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适合减肥的人食用。牛尾鱼的味道清淡,切成薄片后与作料和橙子汁一起食用味道鲜美。2做法有油炸、炖、烤鱼片。其旺季在夏天,要选择身体上有光泽,结实硬朗,腹部有很好的弹性的鱼。
其肉性对体弱吸收弱者有帮助,对消化和吸收有一定疗效。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是餐桌上烹调和火锅极佳商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