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丁二酰亚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丁二酰亚胺,无色针状结晶或具有淡褐色光泽的薄片,味甜。熔点125℃,沸点287℃(微分解)易溶于水、醇或氢氧化钠溶液,不溶于醚,不能溶于氯仿。

基本信息CAS号:123-56-8

中文名称:丁二酰亚胺

中文别名: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酰亚胺;琥珀酸二酰亚胺;2.5-二酮吡咯烷

英文名称:Succinimide

英文别名:Succinic imide;Succinic acid imide;Butanimide; 2,5-Dioxopyrrolidine; 2,5-Diketopyrrolidine; 2,5-Pyrrolidinedione; pyrrolidine-2,5-dione。

EINECS:204-635-6

分子式:C4H5NO2

分子量:99.0881

编号系统CAS号:123-56-8

MDL号:MFCD00005495

EINECS号:204-635-6

RTECS号:WN2200000

BRN号:108440

PubChem号:248998361

物性数据1. 性状:白色斜方针状或片状结晶。几乎无气味。味甜。

2. 熔点(℃):123~125

3. 沸点(℃,稍分解):285~290

4. 相对密度(d254):1.418

5. 溶解性:1g产品溶于3ml冷水、0.7ml沸水、24ml乙醇、5ml60℃的乙醇,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6. 闪点(ºC):2012

毒理学数据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4gm/kg;小鼠经口LD50:11gm/kg;小鼠经静脉LDLO:320mg/kg。2

分子结构数据1、摩尔折射率:22.05

2、摩尔体积(cm3/mol):77.7

3、等张比容(90.2K):199.1

4、表面张力(dyne/cm):43.0

5、极化率(10-24cm3):8.742

计算化学数据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5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6.2

7.重原子数量:7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05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2

性质与稳定性1. 本品具有刺激性。使用时应避免吸入,避免与皮肤接触。

2. 存在于烤烟烟叶、白肋烟烟叶、香料烟烟叶、主流烟气中。2

贮存方法密封干燥保存,本品用内衬塑料膜的编织袋进行包装。2

合成方法烟草:FC,9, 18;BU,OR,18。

丁二酰亚胺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主要方法为丁二酸与氨反应,生成丁二酸单酸铵或二酸铵,然后加热、关环、蒸馏收集275~ 290°C的馏份,再用乙醇重结晶而成,产率78% ,产品白色或略带浅黄色。也有在250°C保温反应1h,再在乙醇中重结晶而成,但产率未见报道,按照此方法制备,收率仅为70%~72%。由于这两种方法反应温度较高,炭化现象严重,增加了后处理的难度。

改进为:在装有机械搅拌、300°C温度计、加热、冷却装置的蒸馏瓶中,加入0.5mol的丁二酸、54mL 17%的工业氨水,搅拌溶解,溶样时温度一般不超过70°C,溶解完丁二酸后加入0.1%~ 0.3%(以丁二酸的质量计)的亚磷酸,加热失水,当体系温度达到120°C时,保温1h,除去多余的氨,然后逐渐升温至195°C,保温反应5h,再降温至80°C,加入40mL水,1g活性炭脱色,冷却、过滤即得粗品,最后用乙醇重结晶。

本工艺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品质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成方法。且已经过工厂实际生产试验,该工艺的稳定性好,易于工业化,特别适合小型化工企业生产。2

用途有机合成、制药、化学分析等。检定氟。有机合成。植物生长激素。

丁二酰亚胺,又名琥珀酰亚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一般用于合成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等,NCS、NBS是一种温和的烯丙位卤化剂。2

安全信息安全标识:S22S24/25S26S36

危险标识:R36/37/38

安全说明: S24/25: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耿彩芳 - 副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