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腹膜的形成物之一。此韧带在脾下端的下外方,自结肠左曲连至膈。膈结肠韧带对保持和固定结肠左曲的位置有一定作用。
一、膈:(一)发生:
1.人体原始横膈的发生:
由于胚体两侧和头尾两端向腹侧卷曲的结果,心包与腹膜腔互相接近,两腔之间的一层间充质组织成为原始横膈。原始横膈从腹侧体壁向背侧延伸,但此膈尚不完整,在其背侧有左右胸膜腔管穿行。在胚胎第四周初,肝脏侵入原始横膈的尾侧,并在该处增生发育。当肝逐渐发育分化增大时,便与原始横膈分离,突向腹膜腔,但在两者之间仍有一薄膜相互连接,即为以后的肝冠状韧带。卵黄静脉、脐静脉和总主静脉的根段都穿行原始横膈入心。
2.胸膜腔与腹膜腔的分隔:
胚胎第四周时,当胸膜腔与心包腔分隔后,胸膜腔尾端仍与腹膜腔相通。到第四周末,在原始横膈的背侧缘左右各发生一片膜性组织,称之胸腹腔膜。胸腹腔膜起初不甚明显,后因肺不断扩张,胸膜腔不断增大,胸腹腔膜也随之加宽。到第七周,胸膜腔与腹膜腔的通口因胸腹腔膜的扩展而大为缩小,不久则完全封闭,胸膜腔与腹膜腔即彼此分开。
3.人体横膈的形成:
成人的横膈不完全是从胚胎期的原始横膈发育而来,横膈来源分为4部分:①腹侧中央部分,由原始横膈发育形成,将来形成中心腱。②背侧中央部分,由食管系膜形成。③左右背外侧部分,由胸腹腔膜形成。④左右外侧部分,为胸壁皱褶形成。最初的横膈主要是间充质组织,到胚胎第三个月,颈部第3、4对生肌节伸入其内,逐渐分化成为膈的肌肉部分。因此横膈的神经分布是从膈神经到C3、C4和C5分支。
(二)形态:
是不成对的肌肉,为圆顶形宽阔的薄肌,中央为腱性部分,周围为肌性部分,介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此肌起自腰部(第1~4腰椎体、第2腰椎横突和第12肋)、肋部(第7~12肋内面)、胸骨部(剑突后面)。肌纤维向中央移行止于中心腱。中心腱位于膈的中央,向上隆凸,形成两个穹窿顶。
(三)生理功能:
膈为呼吸肌,亦为腹压肌,收缩时其圆顶稍为扁平而下降1~3厘米,胸腔扩大,吸气。放松时,圆顶升高,胸腔缩小,呼气。它与腹肌共同收缩可增加腹压。膈在深呼吸时,上下运动幅度可达7~12厘米。在平和呼吸时仅为1.5厘米。
膈的三部分起点之间往往留有三角形的小空隙,是为薄弱区(仅以两层浆膜,即胸膜和腹膜相隔),是膈疝容易发生的部位。
二、结肠韧带:(一)肝结肠韧带:
位于肝脏右下缘与结肠肝曲之间的腹膜形成结构。有时与胆囊结肠韧带相连。
(二)脾结肠韧带:
为横伸于膈肋部与结肠脾曲之间的腹膜皱襞。它构成一个支架或如同吊索,对承托和支持脾脏有一定的意义。
(三)胃结肠韧带:
成人汇集胃大弯处的胃前后壁两层胃被膜与结肠相连接成为胃结肠韧带,与结肠的两层被膜复合下垂。即连接胃与结肠四层被膜的下垂部分称大网膜。大网膜后层与横结肠系膜的上层相连,在横结肠肝区与脾区处,二者之间相连较松,容易解剖分离;而在中间,两者相连较紧,解剖胃结肠韧带时,注意避免伤及横结肠系膜中的结肠中动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永刚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