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她们撑起太空“半边天”:宇宙对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宽厚

北京科技报社
原创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目前已有60余位女性进入过太空。女航天员在太空面临哪些问题?科研人员为她们做了哪些改进设计?女航天员太空行走为何次数少?

撰文/记者 王雪莹 图文编辑 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李云凤

审核专家:庞之浩(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10月16日,中国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奉命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其中,王亚平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和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此次任务,也将使她成为首位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女航天员一直是一个备受外界关注的群体。人们不禁好奇:男女航天员的选拔有什么不同?太空生活中她们都要克服哪些困难?在太空飞行中女性的优势又是在哪里?

谁说女子不如男?

星辰大海是人类最浪漫的雄心,在60载载人航天的历史征程中,前后有大约600人真正离开了地球大气层。截止到2021年10月,有68人是女性(其中包括中国航天员刘洋和王亚平)。女航天员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她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牺牲丝毫不亚于男航天员。2021年,世界太空周(10月4日-10日)的主题就是“太空中的女性”—既为了纪念那些为人类探索太空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女性们,更为了激励未来更多女性仰望星空、向着星辰大海奋勇向前。

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创举后的两年后,1963年6月16日,太空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来自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在近71小时的飞行中,她乘坐着“东方6号”绕地飞行了48圈,并在飞行中完成了生物医学和科学考察计划。后世为了纪念她的创举,用她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捷列什科娃成功飞天的前三年,美国宇航局曾以“担心任务失败”和“影响男航天员训练”为由,终止了原定对13名女航天员的航天训练。

▲创造太空历史的女航天员 (制图/柴青艳)

1982年8月19日,苏联又把第二个女航天员—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送上了太空。两年后,在最后一次太空飞行中,萨维茨卡娅完成了太空行走,成为世界首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与此同时,萨维茨卡娅在担任“联盟T-12号”随机工程师期间在太空进行了新型万能手工工具试验,对金属进行了切割和焊接等工作,向世人证明女性不仅能在载人空间站上工作和生活,更能像男航天员一样在舱外按要求从事各种作业活动。十几年后,来自俄罗斯的女航天员叶莲娜·康达科娃也来到太空,创造了彼时女性在太空连续逗留时间的世界纪录。

2021年10月5日,北京时间下午4点55分,俄罗斯联盟MS-19飞船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将36岁的美女演员尤利娅·佩雷西德送到国际空间站,同行的还有导演克里姆·希彭科和宇航员安东·什卡普罗夫。此次,他们在空间站里呆10天,拍摄一部名字叫《挑战》的电影。

▲36岁的俄罗斯美女演员尤利娅·佩雷西德在国际空间站拍摄电影《挑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错失了多次“第一”,但在总数上,美国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却比苏联更多:从1984年第一位女航天员搭乘“发现号”上天至今,太空迎来的美国女航天员总数已约有50名。这些女性都向世界证明了一件事: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能顶半边天!

▲2020年2月6日,NASA航天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在太空中度过了328天返回地面,此次飞行使她成为NASA单次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差别选拔与得天独厚的优势

“宇宙对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宽厚,因为我们要接受与男子完全一样的残酷训练。”这是捷列什科娃回忆自己的太空训练时所说的。的确,太空的恶劣条件不会因为性别而有所改变,因而女航天员的选拔与培训更不会区别对待。由于载人航天活动具有任务艰巨、技能复杂、环境特殊、危险性大等特点,对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需要他们克服诸如失重、超重、缺氧等一系列困难。

▲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心机做训练准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不可否认,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差异,女性航天员也有自己的特征,譬如脂肪较多、血红蛋白质量少,女性的平均身高比男性要低、平均体重更轻、进行有氧运动的能力偏低,这些都导致女性进入太空飞行的困难要更多一些,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更多扮演任务专家而非飞行专家的角色。

此外,由于生理构造不同,女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中还需要带卫生用品,用水也更多。尽管选拔的门槛与男性基本无差,对于已婚生育的女航天员,由于太空飞行有时会遇到低压情况,考虑到人体自身压力变大容易造成疤痕绽开,因而只能选择自然分娩而非剖腹产的女性,但已怀孕的女性不能参加选拔。

然而,女航天员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理方面,女性的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比男性低,心率更快,这也使得女性更易于适应环境。此前就有研究表明,返回地球后的女航天员比男航天员恢复重力行走的能力更好,类似的,在发生运动病时女性也比男性更易康复。同时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女性的雌激素和镁代谢能力更好,更不易出现血栓、铁中毒、血管痉挛、心律紊乱等问题,更适合长期载人航天。

▲NASA引入女宇航员能积极地调节国际空间站气氛并为乘组带来活力(图片来源:NASA)

在心理方面,女航天员的忍耐力和信心更强,对航天环境的适应力更持久、耐寂寞的能力更强、心理素质也更稳定。相比于男性,女性的感觉更敏锐,心思更细腻,适合做一些细致、需要很大耐心的空间科学实验。对于那些需要精细操作技巧的工作,她们的表现也更出色。面对狭小枯燥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躁情绪,而女航天员考虑问题更周全,处理问题更注意方式方法,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也比较强,能积极地调节气氛并为乘组带来活力,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并减少错误率。

▲中国首名女航天员刘洋顺利出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可以说,女航天员的飞天对于全人类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它不仅有助于全面推动人类的医学研究,提高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更有利于推动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和生命。

太空旅行不会影响生育

面对未知的宇宙,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失去了重力,太空生活的女航天员还会来月经吗?

实践证明,在航天飞行中的女航天员是会来月经的,在微重力的情况下,并不会导致“月经逆流”。对于全世界的女航天员来说,她们都可以自主选择到底要不要在太空里来月经。现有医学手段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方式来实现闭经的效果。很长时间以来,在国际上,长期连续口服短效避孕药都是宇航员们的常见选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长期服用、耐受性也比较好,突破性出血的风险比较低,但由于这种方法需要每天服药,对于工作忙碌的女航天员说也是一种负担。除此之外,提前使用单纯孕激素皮下埋植或是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都可以实现闭经目的。

▲2010 年4月,国际空间站首次实现4名女宇航员的空间站“聚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经期问题,太空环境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也困扰了很多人—太空转一圈回来,女性还能正常怀孕、分娩吗?对此,广大女航天员已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答案:1963年捷列什科娃在成功返回地球后,与另外一位航天员结婚,组成了人类历史上首个航天员家庭,并于次年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婴。在我国,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2012年返回地球后,于2014年升级为母亲,王亚平也在返回三年后顺利诞下了自己的女儿……她们都向世人证明,经历过短期太空旅行的人类女性是能够正常怀孕并且诞下健康孩子的。

▲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和女儿 (图片来源:Russian Beyond)

那么太空受孕呢?对此,曾在太空中停留169天的俄罗斯女航天员康达科娃认为,相比于能不能在太空中成功受孕,如何在失重条件下经历“十月怀胎”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即使能顺利在太空中产下婴儿,我们又该如何平安带他们返回地球呢?这些谜题都待人思考。

女航天员在太空也可以美美哒

俄罗斯专家曾经认为在太空“完全没有打扮的必要”,而美国却坚持认为香水、润肤液和口红这些化妆品属于“必不可少”的东西。今年9月我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送快递”时,也专门给女航天员送去了化妆品—60瓶爽肤水、30瓶精华液和30瓶面霜。

此前,德国萨尔布吕肯大学曾经针对国际空间站返回的三名航天员进行了皮肤测试,他们发现,在经过长期的太空旅行后,这些航天员的真皮层皮肤上的胶原蛋白变多了,但表皮层的皮肤却开始收缩,会使皮肤对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变得更易感。如果在地球上,人体表皮的变薄只与人体衰老有关,但在太空环境下,长期处于空间站失重、密闭、辐射的环境下,会导致航天员的皮肤屏障更易受到损害,皮肤含水量降低、更易粗糙且弹性变差。

▲1978 年 ,NASA专门为女宇航员定制了一款化妆套装包,其中包含了眼线笔、睫毛膏、眼影和腮红等美妆产品。 (图片来源:Russian Beyond)

此外,长期失重的环境除了会导致皮肤衰老加快,密闭的空间更易使微生物群发生交叉感染,导致皮肤过敏、瘙痒的问题更易频发。这也解释了一些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了很久回来后会感到皮肤干燥和瘙痒,看上去也更加苍老、比实际年龄更大的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专为中国空间站女航天员研发了一套“定制护肤套装”,利用-196度超低温萃取黄山梅花花胚的营养成分,其成分必须在严苛的太空环境中也能保持较高活性,主要解决皮肤干瘪、垮塌、松弛等肌肤衰老问题。除了成分,这些护肤品的包装也被调整成了更适合空间站使用的便捷真空泵瓶设计,每按一次泵头瓶底的活塞就会上移,确保料体不被外界环境污染,且保证了每泵的精准出量,可谓既方便又干净。

基础护肤三件套有了,那彩妆呢?当然有!原来,美国宇航局从第一次送人上天开始,就为航天员们准备了洗漱包:在男性当道的时候,标准的航天员洗漱包里有剃须刀和剃须膏、乳液、牙线和唇膏。有趣的是,为了确保大家都能恰当使用这些东西,航天员需要做额外的专项训练。随着女航天员的加入,这款洗漱包逐渐增加了美妆定制功能—就算到了太空工作,合影的时候也要美美的!就这样,根据不同人的美妆需要,如今,在美国宇航局为女航天员们准备的化妆包里,眼线笔、睫毛膏、眼影、腮红、唇彩……只要能经过安全性和易燃性测试,都可以拥有!

▲在太空化妆已经不是梦想 (图片来源:NASA)

尽管美美地化妆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多数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日常工作都非常繁忙,想精致地化个全妆的时间寥寥无几。对此,康达科娃也颇有体会:“在轨道站上当然可以化妆,不过站上的工作很多,我几乎顾不上化妆”,至于像地球上一样盛装打扮?“只在节日我才会稍加修饰,”她说。

女性定制舱外航天服

与男航天员的体型不同,女性身材普遍娇小,为了让女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得更舒服,从“神舟九号”到“神舟十三号,”科研工作者们都对飞船进行了改进。

对此,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目前世界上女航天员太空行走次数少,原因之一是没有专门适合女性的舱外航天服。

▲美国宇航局宇航员杰西卡·梅尔(左)和克里斯蒂娜·科赫(右)准备离开国际空间站的 Quest 气闸,开始历史性的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图片来源:NASA)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曾经想开展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一般太空行走都是一男一女或者两名男性,但是当时空间站上只有一套适合女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他说:“后来又运去了一套比较小的能适合女性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这才完成了他们的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由此可见,舱外航天服对太空行走是非常重要的。”

在航天服方面,为了方便女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试验和操作,专家用女航天员的手型专门制模,研制了适用于她们的专用手套,帮助其能够更灵活地完成细致的作业。

在出舱行走时,女性航天员和男性一样都要穿一种液体冷却和通风内衣。这种内衣用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制成,衣服内部穿梭着大约100米长、不断流淌着冷却液的细管子,后者能为航天员身体表面散热。为了方便航天员运动,衣服关节处还设计了折弯。此外,这套内衣的吸汗功能也非常强大—最大可以吸走2000毫升汗液。之所以这套衣服能够吸收这么多的水,主要是因为它以吸水硅胶为主材,后者能吸收自身重量400倍的水分。

“神舟十三号”的舱内还增加了女航天员专用的舱内服装备件包,专门配备了专供女航天员使用的舱内压力服,尤其是此次由“天舟三号”送去的女性专用舱外航天服,其总体设计和其他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性能一样,但总重量比以往更轻,尺寸和大小也都是专为王亚平量身定制的,因而更合身、出舱灵活,能减少体力消耗。

女航天员是人类实现太空梦想的关键一环,随着越来越多的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也将激励更多有能力、有资质的女性投身航天事业。

女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应对“不方便”?

既然女航天员会在太空中来月经,那么如果在太空遇到生理期如何处理?太空物资非常珍贵,航天员往往会净化尿液,重新循环成饮用水,但是生理期的血液,目前并没有合适的净化手段,也不能通过厕所的回收系统直接回收,否则会污染净化系统。因此女性生理期的血液,必须要单独存放,如果未来女航天员增加,太空船的体积增大,或许会区分男女厕所,使用不同的净化系统。在舱内设计方面,“神舟十三号”飞船座椅根据女航天员的身材进行了定制,大小便收集系统也针对高度距离进行了调整。

▲1994年女航天员所使用的厕所 (图片来源:toilet-grun)

为了确保生理期的正常度过,太空物资还必须考虑到女航天员的卫生巾、卫生棉等专属物品。那带多少卫生用品上天够用呢?对于运载能力要精确到克的火箭来说,这就需要精准确定卫生巾或者棉条的数量—这就要由女航天员自己来定了。美国将女航天员送往太空后,每个月都要为其准备100个卫生巾。而“神舟十三号”三人组中唯一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也会收到女性服装、卫生用品、巧克力、甜点、补血用品等物品。

▲地球上的月经用品,在太空里一样管用 (图片来源:NASA)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的月经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譬如过度劳累、过度紧张或兴奋、长期焦虑等,都可能影响月经的时间和血量,而这些问题是“远在天边”的女性航天员同样需要面对的问题。由于全身血容量减少,处于经期的女航天员如果进行出舱活动很容易患上减压病,此时女航天员就不适宜做太空行走了。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中国航天报、国家航天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 )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