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动物进行太空实验

科普中国网 2017-08-22

  1960年8月22日,搭乘“斯普特尼克5号”并安全返回地球的两只狗,在莫斯科和新闻界见面。它们先于人类,进入了太空。那么,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前,为什么要利用动物来做“开路先锋”呢?

  为了探索人在太空中会遇上哪些问题,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前,科学家用动物做了很多实验。

  美国和苏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开始了让动物乘坐火箭上天的实验。1948年6月—1949年9月,美国用“V-2”火箭,先后4次将猴子送到60多千米的高空。1952年5月,美国再次发射生物火箭,其中的两只猴子成功生还。苏联在1949—1958年的10年间,共发射生物火箭31次,将42只小狗送上高空。这些实验的目的都是为了知道动物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

  动物中真正进入太空的“开路先锋”,是一只名叫“莱伊卡”的小狗。1957年11月3日,苏联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伴侶2号”,这颗卫星的卫星舱里,就载着小狗莱伊卡。由于当时无法使卫星返回,莱伊卡在进入太空的第六天便死去了。三年后的1960年8月,“伴侶5号”卫星又载着两只小狗进入太空飞行,并于两天两夜后平安返回地面。美国从1959年12月起,也多次用“水星号”卫星式飞船把猴子和黑猩猩送上太空。这些实验都证明,动物完全能够适应太空的生活环境,消除了人进人太空的种种担心。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射生物火箭,大白鼠、小白鼠和小狗成为实验的对象。我国的返回式卫星,也多次搭载了好些小动物遨游太空。这些动物的航天实验,为我国的载人航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入太空实验大军的,还有诸如鱼类、果蝇、蚂蚁、青蛙等小动物,它们都为人类征服太空做出了贡献。这些动物太空实验的成功,加快了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

版权所有少年儿童出版社,鼓励任何不用于商业性质的传播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