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webp.jpg

航天合作提升中非友谊新高度

人民日报 2019-04-09

  

  中国援建埃及卫星总装集成及测试中心项目效果图(来自网络)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阿尔及利亚首颗通信卫星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开辟了该国通讯新时代。(新华社发)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面对时代命题,中华文明与非洲文明深情对话,激情相拥,形成了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一系列重要共识,开辟了新时代中非全面合作发展的新境界。

  多年来,科技合作特别是航天合作是中非全面合作的一大重点和亮点,逐步形成了以卫星整星进出口、合作建设航天基础设施、共享卫星资源等多种方式。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必将进一步拓展中非航天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现代航天科技成就更好地促进中非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中非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发射卫星缩小“数字鸿沟”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非洲国家在总体上还处于欠发达水平,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发达经济体存在很大“数字鸿沟”,但这并不妨碍非洲追求航天梦。实际上,很多非洲国家怀有发展航天事业的雄心壮志,期待以此来全面提升自身卫星通讯能力,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进而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和生活方式。据报道,目前南非、尼日利亚、摩洛哥、埃及等已经建立了空间及卫星项目,加纳、肯尼亚等国表达了发展航天技术的强烈意愿。

  中国作为有世界影响的航天大国,在有条不紊推进自身航天科技、发展航天事业的同时,把目光投向非洲大陆,助力非洲国家实现航天梦想,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实现自身航天新突破。2004年12月,中国与尼日利亚签订“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轨道交付合同。2007年5月14日,尼日利亚迎来了航天事业历史性时刻,该国第一颗通信卫星由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满足了该国电讯、广播、宽带多媒体服务等需求,推动了数字经济转型。该卫星还可为尼日利亚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带动了非洲大陆在卫星应用、地面通信、电信网络方面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此次发射也拉开了中国整星出口、在轨交付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航天实现了新跨越。

  2017年12月,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今年3月,该卫星实现在轨交付,阿尔及利亚由此迈入了本国卫星时代,实现了广播电视、应急通信、远程教育、电子政务、企业通信、宽带接入和星基导航增强服务,大幅改善了信息基础设施,造福边远地区民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共用共享卫星数据

  在与中国的航天合作中,非洲国家深刻体认到中方“授之以渔”的诚意,正如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布哈利法所说,之所以选择与中国合作,除了其在技术、价格等方面的优势之外,更在于中国会传授给我们技术,帮助我们培养人才。中方是真正能和我们“同心同德”发展经济的好伙伴。

  航天技术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航天事业的进步必须紧紧依靠本土航天人才。对非洲国家而言,拥有属于自己的卫星难,而培养锻炼一批自己的航天专才更是难上加难。中国在合作中不仅帮助外方实现卫星发射入轨,而且在卫星地面站建设、在轨测控和运营等方面与外方精诚合作,让其科研人员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同时,卫星广泛的应用领域意味着不仅带来大批就业机会,而且会催生一批新的行业和领域,会给很多传统行业和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此相应,相关人才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方在此过程中勤勤恳恳地做好相关培训和知识传播普及工作,真正赢得了非洲伙伴的心。

  在卫星应用领域,中国在对非合作中,向广大非洲国家开放多年努力建设的空间基础设施,特别是分享自身的卫星数据资源,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担当。中巴资源卫星向非洲免费开放和中阿北斗中心的建设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中巴资源卫星中国和巴西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减灾防灾以及农业、林业、水利、测绘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南非建立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接收站,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分发。2009年5月,中国与相关各方签署协议,通过设在南非、埃及等地的接收站向非洲提供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

  2018年4月,中阿北斗中心在位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总部揭牌成立,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个海外中心,主要承担向包括非洲地区国家在内的区域进行北斗应用演示、测试评估、教育培训和联合研究等,推动基于北斗应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携手发力卫星研制

  非洲国家的航天梦当然不仅在于拥有属于自己的卫星,别国的卫星数据资源,而且在于更为高端的卫星研制和生产,将来还将延伸至航天事业的其他领域中。中国适应非洲国家的需求,与其携手合作,共同向前。

  埃及致力于发展遥感卫星产业,但该国并没有卫星总装、集成及测试中心,无法拥有初步的卫星研制能力,只能依靠进口外国整星。2016年1月,中国和埃及签署了援建埃及卫星总装集成及测试中心项目实施协议,该项目是中国继坦赞铁路以来规模最大的技术合作类援助项目。该中心预计于2019年建成,届时,埃及将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基础设施,具备两颗600公斤级卫星的并行研制能力,航天科技实力将迈上新台阶。值得一提的是,在埃及卫星总装集成及测试中心项目实施期间,中方还将负责培养埃方科技人员,使其具备与该中心相匹配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埃及航天科技能力,为该中心将来的运行管理和埃及航天长远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埃及卫星总装集成及测试中心项目将有望成为中非航天合作的新的里程碑。

  同样从与中方航天合作中受益于卫星研制的还有尼日利亚,该国总统预算顾问阿古斯托访华时曾对中国媒体表示,通过航天合作,已有一批尼方工程技术人员接受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培训,他们培训的内容包括卫星测量控制以及卫星设计,尼方技术人员不仅由此深入了解了卫星的各项技术,而且还形成了卫星初步设计能力。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