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土豆种薯切块,越大越好?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07-01 作者:最新技术


 

前两天刷朋友圈,有一个种植土豆的种植户在发表动态说,在种植土豆的时候,对种薯的切块,切块越大越好。

其实是不对的,对种薯切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能切的太大,切的太大,会影前期的成本,也不能切的太小太小,会影响长势。

土豆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而且价格比较低,也是我们经常可以吃到的一种食物,它的产量高,销路好的特点成为了很多种植户的首选,在我们国家北方地区,有很多地方都在种植,北方地区,四季温差比较大,春季种植土豆就要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果说想获得高产的土豆,需要在种植的各个时期都要注重。 

一、选择地块

土豆的适应环境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除了盐碱地之外,其它土壤几乎都可以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唯一的一点就是不能缺水,如果土壤疏松肥沃,土豆的产量和品质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我们在选择种植地块的时候,尽量选择土壤透气性比较好,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种植之前要进行深翻土壤,这样可以减少土壤中残留的病菌,深翻土壤的深度为20厘米。 

另外,种植土豆要做好合理的轮作,种植土豆的地块不要和同科同属的作物进行轮作,比如说甜菜,甘薯等,因为种植这些作物之后,第二年土豆就会出现很严重的缺素症状,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种植土豆对土壤保护的会比较好,一般都会比较疏松,肥沃也可以减少土壤板结的情况。 

二、种植

催芽。要在土豆种植前30天开始催芽,这个工作最好是在大棚里面进行,催芽的地面要铺一层沙子,沙的厚度为5公分,然后把种薯放在沙子上面,再把沙子盖在上面,这是第一层,按照这种方法,铺设4层。大棚的温度控制在18度,经常的像沙子上边喷水湿度不能太高,要保证沙子湿润,但是不能握成团。15天左右就可以长出芽,当土豆芽长到2公分的时候,就可以切块,切块这个工作一定要做好,前期的生长主要是靠薯块来提供营养,不能切的太大,切的太大,会影前期的成本,也不能切的太小太小,会影响长势,所以一般每个切块有两个芽眼就可以了,要采用纵切的方式,因为土豆顶部压没活性比较高,横切会影响活性。切完之后,要使用草木灰涂抹切口,防止感染病菌,然后放在合适的环境中,让切口自然风干,切块之前要对到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 

播种。种植的时间要掌握好,种植的太早,容易出现死苗,烂种的情况,种植太晚,生长周期就会缩短,造成减产。所以要根据环境判断种植时间,一般温度稳定在7度的时候,这个时候种植时间是最好的。在种植之前要使用底肥,最好选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保证土豆在腐熟的状态的耕地上生长,因为使用有机肥之后,土壤容易出现干旱,所以要定期的进行浇水。 

一般情况下,一亩地种植在4200棵左右,种植的时候要开沟起垄,把土豆切块放在笼垄中,幼芽向上,种植的深度在垄的中上部,这样可以避免在雨水过多的时候造成幼苗浸泡,其垄是为了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温度,为土豆营造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种植之后可以使用乙草胺乳油溶液进行田间喷施来,防止杂草生长。 

三、施肥

在种植之前要使用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目的是为了改善生长环境和为了在苗期提供长期稳定的养分供应,一亩地使用1.5吨就可以了,也可以加一些化肥来增强肥料的效果。种肥可使用尿素、过磷酸钙和草木灰,要根据土壤的肥力适当的追肥。追肥主要是在土豆的中,后期因为这个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底肥和种肥的养分几乎都被消耗完了,追肥要尽早,一般是在第一次开花的时候进行,根据土壤的肥力和土豆的长势来控制追肥的使用量。 

当土豆长出之后,如果发现有缺苗的情况,可以把周围多出的幼苗移栽过去,然后对于那些长时间没有长出苗的烂苗,一定要挖出来处理,避免感染其它植株。

四、防治病虫害

土豆最常见的病害就是晚疫病和青枯病,主要是预防为主,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可以使用代森锰锌或者芽孢杆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面喷雾,在种植的各个阶段都多使用钾肥和有机肥,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有已经得病的植株,一定要及时的处理掉,带出种植区,集中处理,如果这种病害大面积发生,可以使用链霉素冲水灌根,或者使用霜脲氢或者烯酰吗啉,7天一次。 

病毒病。病毒病是因为自身携带的病毒,在生长的过程中进行传染,主要是靠牙虫来进行传播,可以使用吡虫啉加矿物油进行喷施。

晚疫病。可以增施有机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发病初期也可以使用代森锰锌或者丙森锌喷施2次,发病比较严重时,可以使用定先菌胺或者丙环唑等,七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到3次。 

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可以使用诱捕器,或者灯光诱杀,也用溴氰菊酯喷雾,在成虫出土之前,可以撒一些辛硫磷拌土撒施。也可以在种植之前使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混合在土中。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