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潜入悄无踪 未品秋浓已立冬

新华每日电讯 2017-11-07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建始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开始,

  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丁酉年

  九月十九

  整合:新华每日电讯

  今日立冬

  冬季开始,蛰虫休眠。

  万物收藏,规避寒冷。

  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

  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2017年11月7日,13:37:45立冬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节气

  立冬为十月节,冬为终,万物收藏。

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

  还有一定的能量,

  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

  但气温会逐渐下降。

  1

  立冬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丨水始冰

  此节气,水已能结成冰

  二候| 地始冻

  立冬之后,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丨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

  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颜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

  2

  立冬诗词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代】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代】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

【明代】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唐代】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吟立冬日野外行

【宋代】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

【宋代】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3

  立冬习俗

  涮羊肉

秋冬后的羊肉味道尤为鲜美。

  我国除了塞外边睡,如内蒙古、西藏等地,

  一般都在深秋开始吃羊肉,到立春为止。

  立冬时节,羊肉也是时令之物。

  《帝京景物略》称:

  明朝时,北平在农历十月,羊开始上市。

  北方吃饺子

北方有谚语说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之说,

  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过年是两岁相交,

  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南方吃鸡鸭

在我国南方,

  立冬时节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

  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补充能量。

  酿黄酒

绍兴人从立冬开始酿黄酒

  俗称“冬酿”,祈求福祉。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

  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

  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口感醇美。

  4

  立冬养生

  温补为主,不盲补

冬季,要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

  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羊肉、牛肉、鸡肉、虾等食物中

  富含蛋白质及脂肪,

  御寒效果最好。

  调养作息,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中指出:

  “冬三月,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

  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

  注意保暖,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

  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适当锻炼,激发身体潜能

冬季养生,

  要适当感受寒凉之气,

  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

  室外运动最为适宜。

  运动勿过度,以身体微热为度。

  5

  立冬美景

  秋已尽,雁声入梦凉,山月各苍茫。

  落水荷塘风声枯。

  冷絮清霜冻醒骨。

  细雨未干沾湿袖。

  逐光暖行时渐疏。

  万物收藏敛旧谷。

  蛰虫休眠伏不出。

  墙外红叶藏不住。

  橙香橘黄酒初熟。

  暖阳闲话小火炉。

北风潜入悄无踪,

  未品秋浓已立冬。

  寒冬将至,珍重加衣。

  整合:新华每日电讯(ID:caodi_zhoukan),转载请注明!

  资料:谁最中国、中国好诗词、书画界艺术、物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Winter is coming……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每日电讯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