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锅炉专业创建人走了

中国青年报 2017-07-06 作者:孙海华

  他曾主持创建我国第一个锅炉专业,他是交大西迁中最年轻的教授,他亲自教过的学生有2500多人,其中有多人成为两院院士……7月4日2时26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陈学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99岁。

  作为我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上世纪50年代初,陈学俊筹建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锅炉专业,开出了锅炉专业的全部课程。不仅如此,他还筹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他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能源动力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为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1919年3月5日,陈学俊出生在安徽滁县,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重庆)机械系,1946年获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至1949年在重庆及上海中央工业试验所工作,1947年起兼任交通大学教授,1950年起任交通大学专任教授、锅炉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系副主任。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陈学俊大学时即下定决心以“工程来救国”。1941年召开的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上,陈学俊宣读了我国锅炉制造方面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揭开了我国动力工业发展的新篇,同时还在报纸上振聋发聩地喊出了“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的志愿。

  1957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拥护交大迁校,陈学俊和夫人袁旦庆带着4个孩子,乘坐满载交大第一批基础技术课与专业课教师的专列由上海来到了西安,他们将全部家具及行李等带到了西安。临行前,他们将自己购置的两间房屋交给了上海市房管部门。

  很多人都对他们夫妇说,太吃亏了,保留到现在,那两间在牯岭路(国际饭店后面)的房子不是很值钱吗?但是陈学俊夫妇认为,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对房子有所牵挂。

  自1957年来到祖国西部,陈学俊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其间,在20世纪80年代末,陈学俊等老一辈科学家认识到动力工程多相流研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工业中的重要作用,申请在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我国唯一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

  在陈学俊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实验室形成了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在我国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及环境等行业的科技进步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自步入教育领域,陈学俊亲自教过的学生有2500多人,有多人成为两院院士。1955年9月,交通大学锅炉专业开始招收两年制研究生,陈学俊指导的林宗虎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对西安交大院士师生被传为佳话。除林院士外,陈学俊学生中的佼佼者还有如陶文铨院士、郭烈锦和陈听宽等等知名教授。

  除了对学生的悉心教诲,陈学俊还捐出大量资金奖励莘莘学子。1996年,陈学俊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10万元奖金,分赠给了安康希望工程和西安交通大学,以设立研究生奖学金。

  2006年,陈学俊院士又在学院内设“陈学俊优秀奖学金”,至今已奖励学生百余人,发放奖学金几十万元。2016年,在交大120周年校庆之际,陈学俊再次向学校捐款20万元。

  “工程强国梦,一世西部情”,陈学俊院士逝世后,西安交通大学师生纷纷在学校官网沉痛悼念先生。“西安交大的热能动力专业,因为他而成为交大的王牌专业。他的敬业精神和严谨学风,成为交通大学70年来所有毕业生的楷模。”有学生评价。(教育科学部编辑)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青年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