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78岁院士高铁二等座上专心工作走红

新华网 2017-06-16

  被大众关注后却不愿受访:“国家给的荣誉已经够多了”

  

  刘先林院士在高铁上。(人民日报)

  一张照片让7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意外成了“网红”。

  6月12日,在回北京的高铁二等座上,为了做好一场报告,78岁高龄的刘先林院士仍然笔耕不辍。这张照片经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的点赞和致敬。

  公开资料显示,刘先林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

  刘先林曾说,测绘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家手机里使用的地图,而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

  人民日报的微博发布后,有网友跟帖留言:这才是民族之魂,共和国的脊梁。还有眼尖的网友还发现了刘先林院士穿的旧皮鞋十分朴素,在留言中感慨:这又是一个扫地僧式的世外高人。

  13日晚间,刘先林院士所任职的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通过官方微博透露了后续信息。

  原来照片在网上流传开后,有许多朋友联系该所官方微博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联系到刘院士,做进一步报道。但是,经过该所官方微博工作人员向刘院士说明情况后,刘院士委婉拒绝采访的要求。刘先林院士回复:“国家给我的奖励和荣誉已经够多了,现在想把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

  其实,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院士还有不少传奇的经历。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急需1∶10000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刘先林主动请缨,短短一年便研究出了“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解决了原来图解式平面加密方法精度低的难题。之后的几十年,刘先林用很少的经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并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刘先林笑称自己是被“保送”的院士,因为他几乎不写论文,也不太注重申专利。他说,需要是发明之母,我搞的研究都是从国家需要出发,从测绘生产的需要出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也这样形容他:“每当国内的测绘业发展到瓶颈阶段,老刘就会跳出来解决这个问题”。

  几十年来,刘先林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用很少的经费,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