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发烫八招降温

中国安全生产网 2017-02-20

  什么原因导致手机发烫

  第一,触摸手机,判定手机具体哪个位置最烫。看是电池热,还是手机电路板上。如果是电池发热,那么就有可能已经存在问题了。而且,电池出现电量经常为虚电,电量下滑较快,就要最好更电池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电池出现膨胀等现象,就立即及时更新电池。

  第二,检查手机软件。手机产生屏幕耗电,加上手机上的软件耗电量过多,引起手机发热。很简单的办法,除了关掉手机,重新起机外。还可以下载一个测试手机系统耗电量的软件。

  第三,确定手机是否有磕碰或进水的情况,造成手机短路,使得手机发烫。

  第四,使用材质密度较高的手机壳,也会导致手机散热不佳不良,从而导致发热异常。若排除上面的问题后,手机发烫的问题就要配饰等原因引起。

  8招治治手机“发烫”

  1.避免在30℃以上的地方长时间使用。在高温的地方使用的话即使运行简单的操作热气也散不出来,从而导致故障。所以要注意在烈日下或者高温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用手机。特别是不要玩游戏和社交软件还有播放视频。因为这些用的下载流量多,数据处理的利用量也很大,很容易加大对数据进行处理的CPU的负荷。这时候即使进行在凉爽的地方完全没问题的操作,也可能导致异常发热。

  2.不要放在45℃以上的地方。手机保管地方的温度上上限是45℃。比如说,封闭的车里温度就可能达到45℃以上。但在海南高温40℃的室外,谨记不要把手机遗忘在车里,由于车内长时间暴晒车,使车内室温不断上升发烫,很可能会致手机使用手民缩短,或爆炸。

  3.不要将手机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若手机暴露在阳光下的话,温度会突然上升导致异常发热。另外,显示屏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受损,液晶屏画面会有一部分颜色较浅,甚至有可能导致显示屏被烧毁。

  4.除去耳机和外部话筒小孔的灰尘。可能因为耳机和外部话筒等小孔被灰尘阻塞,导致手机内部的热量容易积聚。所以要留心清理灰尘。

  5.注意不要放在紧贴身体的地方。将手机放在裤子的口袋等津贴这身体的地方保管的话,被汗水浸湿和被水淹没是相同的状态。因为汗水中含有盐分,比单纯的水更容易损坏地板。另外,连接器部分积聚湿气,在充电时也很容易短路,使其发热。

  6.手机一旦发热了就停止使用。手里拿着手机的时候感觉到它发热就不要用了,关机让其自动降温。因为,在手机发热的时候继续使用,很可能会导致电池膨胀引起主板的故障。

  7.不要在冰箱或空调前急剧降温。将一直发热的手机突然降温的话,外部的冷空气和手机内部的温度差会产生结露反应,和浸泡到水里,使其主板短路发热。

  8.让手机有定时关机休息。每天在工作的手机会一直产生热量,应该让其与家里的电脑,电视等家用电器一起,偶尔切断电源让它好好休息。

  手机电池发热的危害

  手机在待通话或使用MP3时的功耗是很大的,也就是说它的电池的等效负荷电阻小,工作时是大电流放电。电池在放掉一部分电以后,内阻增大,但是,手机的工作需要的电流不能减小,那么,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就消耗在电池的内阻上,导致电池发热,放电加速,电池的使用时间也就很快的缩短。手机电池发热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手机电池长时间发热会导致手机内部机件发热,从而使手机重新启动或挂断通话中的电话。

  2.手机电池长时间发热会使电池本身的热量增加,如果是密封的(NOKIA之类的是不密封的,是直接将电池装入的)电池会使其内部空气剧烈膨胀,导致电池象外突起,严重的会使电池爆炸。

  3.手机电池长时间发热会加速手机本身的老化进程,缩短其寿命。

  手机电池发热预防及解决办法

  一、预防方法:

  1.手机在正常室温时,发热不超过60℃属正常现象,是不会损坏电池的。

  2.使用大电流充电器时间不宜太长,太长时间充电会使电池被损坏,同时也会产生热量。

  3.充电器最好使用原装或质量信誉较好的产品。

  4.如不急于使用的话,建议还是以座充(慢充方式)充电为好,不致使电池发热。

  5.使用手机听MP3或电池充电时如感觉手机有点热的话,如超过60℃的话立即回到待机状态或换块电池使用,如在充电的话就立即拔下充电器。

  二、解决办法:

  1.如果手机电池已经被充的鼓起来的话,也有办法解决。就是用手指先找到电池的空隙(手机电池背面靠近手机充电电极一方,按下去有点软的地方),用针对将戳一个小洞,让里面的空气跑出来就行了。

  2.扔了另外买一块电池。

本文由科普中国专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吕振纲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安全生产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