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2012年2月27日 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完成

科普中国 2018-02-27

  

  2012年2月27日,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完成,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之后整个机组的投入运营奠定了基础。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岸,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站,也是我国首次一次同意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

  整个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单机容量100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是我国采用CPR1000技术批量建设的第一个核电项目,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可达到85%,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建设4台核电机组。2007年8月18日,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此次对1号机组进行的安全壳打压试验是为了对机组安全壳进行抗压强度测试,验证安全壳的建造质量,以确保核电站商运后安全壳不会发生破损,从而最大程度保障核电站的安全。

  整个试验从2012年2月18日开始,截止到2012年2月27日结束,共历时220多个小时。经过严格的检查,没有任何设备损坏及异常,安全壳的整体密封性能良好,结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充分验证了国产化设备的优良质量和CPR1000堆型的成熟建造质量。

  经过几年的建设、施工,截止到2013年2月,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正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之后,整个核电机组完成了168小时的试运行试验。2013年6月,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成为我国第五个、东北首个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基地。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