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的防治措施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02-24

  羊肠毒血症也叫做软肾病, 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强毒性外毒素而导致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是在春秋两季气候突变、冷热交替, 或者长距离运输后环境发生改变等不良因素下, 以及突然更换饲料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时, 容易发生。

  1、流行特点

  绵羊、山羊均可发病, 其中绵羊比山羊易发。该病通常呈散发或群发性流行, 在患病群体内可持续流行30~50d。该病通常会导致营养良好、体况肥胖的羊只发生死亡。任何年龄的羊只都具有易感性, 从几周龄的羔羊到6岁的老羊都能够发病, 其中6月龄~2岁的羊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该病主要在春秋季节流行, 尤以气候骤变的潮湿地区多发, 且降雨频繁年份的发病率要高于缺雨年份;低海拔地区比高海拔地区的发病率高;绵羊、山羊混合放牧时比分群放牧的发病率高。该病发生与羊只突然改变饲养管理直接相关, 如果突然更换饲料或改变放牧条件, 特别是由干草突然改成饲喂过多谷类或青嫩多汁以及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饲草时, 容易使其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可分成2种类型, 一种特征是抽搐, 另一种特征是昏迷死亡。羊只常突然发病, 病程很短, 少数会出现突然向上跳跃, 摔在地上出现痉挛后, 快速死亡, 通常只需2~4h就会死亡。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的病羊, 表现兴奋不安, 做转圈运动, 咬牙, 啃食泥土, 还有少数会抵靠在墙角、栏杆或树木等, 还有些无法稳定站立, 常侧身倒地, 且全身肌肉颤栗等, 但体温没有升高, 结膜苍白, 耳尖、四肢发凉, 常排出糊状的绿色粪便, 常在昏迷中死亡, 常在3~5h内发生死亡。

  

  3、 剖检变化

  胃肠充满气体和水样内容物,真胃粘膜肿胀发红, 有小面积坏死区域, 肠粘膜充血、出血, 和小区域溃疡。严重时全肠段肠壁呈红色, 俗称“血肠子”。肾脏肿大, 充血, 质地变软, 如稀泥样“软肾病”由此而来。胸、腹腔, 心包腔积有大量血色羊液体, 心肌松软, 新内外膜有点状出血, 肝肿大、充血、质脆, 胆囊肿大1~3倍, 充满胆汁。

  1、防治措施

  ①治疗:发病初期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青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等, 肌肉注射按1万~1.5万IU/kg.bw, 2次/d, 经过4h或超过4h第二次给药。同时需结合病情采取对症治疗, 如出现疝痛时, 可肌肉注射5~10m L安乃近。对妊娠超过2个月的患病母羊, 肌肉注射20~30m L黄体酮进行保胎, 1次/d, 连用2~3d。为避免发生脱水和排毒, 可静脉注射500m L添加1%安钠加的生理盐水5m L, 1次/3~5h, 效果较好。

  ②预防:舍内外的粪便及其他异物要及时清扫, 并定期使用科安、百毒杀或可佳等对羊圈进行消毒, 通常夏秋季节每周1次, 冬春季节1次/10d。调整饲养密度适宜, 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 春夏季要注意防止羊群采食大量青绿饲草, 秋季要防止其采食大量结籽饲草, 且注意粗料和精料比例适宜, 禁止突换饲料, 防止饲喂附着露水饲草和冰冻饲料。羊群尽可能选择在地势高、阳坡地进行放牧, 防止在低洼阴湿坡地放牧。如果发现病羊, 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同时检查整群羊只, 防止传播或扩散病菌, 并采取紧急免疫接种。另外, 全场要进行彻底清扫和严格消毒, 可在场内喷洒5%来苏儿溶液或者生石灰水进行消毒, 清除的垫草要完全焚烧。

  编  辑:李玮

  审核专家:梁茂文  副研究员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