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弹道导弹的工作原理

科普中国网 2017-04-18 作者:维尼

  导弹是一种可以自动制导的军事武器,从发射到命中目标需要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飞行一段距离。弹道导弹会延亚轨道轨迹飞行(所谓亚轨道,是指飞行器达不到轨道速度,无法完成环绕地球一周飞行的轨道)。

  洲际弹道导弹英文简称为ICBM,它可以飞行相当远的距离。

  和炸弹、鱼雷,以及火箭不同,导弹既有动力装置,又可以制导。如果没有制导,就叫做火箭。如果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制导能力,就叫炸弹。带制导能力的炸弹通常被称作“智能”炸弹。在水下使用的、有动力装置的武器叫做鱼雷。

  按照射程长短,导弹可以分为下列几类(美国分类法):

  战地弹道导弹(BRBM),射程在200千米之内;

  战术弹道导弹(TAC),射程在150千米到300千米之内;

  短程弹道导弹(SRBM),射程在1000千米之内;

  战区弹道导弹(TBM),射程在300千米到3500千米之间;

  中程弹道导弹(MRBM),射程在1000千米到3500千米之间;

  远程弹道导弹(IRBM或称LRBM),射程在3500千米到5500千米之间;

  洲际弹道导弹(ICBM),射程超过5500千米。

  美国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三段式推进,可搭载一枚W62核弹,当量为17万吨。核弹头由推进器送入亚轨道,这时弹头载具已经飞出了地球大气层。

  弹头载具(学名叫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会再度穿过大气层打击目标,有空爆和地爆两种引爆方式。

  凡具有发射绕地卫星能力的航空装置,也都可以用来携带核弹,攻击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

  在载人轨道飞行早期,前苏联和美国都把改装后的洲际弹道导弹作为发射装置。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