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买混合坚果,不如自己配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6-17 作者:郭育铭

  早、中、晚三餐不可或缺,但在茶余饭后补充一点零食也是一种乐趣。选择零食应该重视其营养价值,首选水果、奶类和坚果等零食。近两年火起来的坚果零食,因为形状、口味不同,带给了人们独特的味觉体验。

   

  坚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偏淀粉性的,一类是偏油性的。淀粉性的主要有腰果、杏仁、莲子等;油性的有核桃、花生、开心果等。从营养成分分析,坚果脂肪含量可达40%以上,蛋白质含量多在12%-36%,碳水化合物则在15%以下,坚果同时富含矿物质、维生素E、B等。另外,坚果中钙、磷、钾等矿物质的含量也较丰富,膳食纤维含量也较多,国外已有研究证明,其可帮助人们保护心血管,调节血脂。不同的坚果保健效果也不同,比如开心果被称为“心之果”,有助保护心血管,葵花子有“抗抑郁之果”之称,而核桃里所含的磷脂,对滋养脑细胞有非常好的效果。

  近两年市面上火起来的独立包装类坚果零食,从量上来讲是足够的,一般由扁桃仁、核桃、榛子、腰果等坚果以及蓝莓干、蔓越莓干、草莓干等果干混合搭配而成,因为口味丰富,口感好且携带方便而深受追捧。

   

  事实上,选择混合坚果的人多是看中其“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概念。但如果为追求健康,那就尽量不要买混合装,而是应该选择单独的坚果和新鲜水果。如血脂高的人群,可选择油性较小的坚果类型,像栗子、莲子、杏仁等;过敏体质人群也应注意,因为部分坚果中可能含有过敏原,如花生;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并不建议多吃。

  另外,在选购时还需要留意这些坚果是如何加工的。常见的有原味的、盐焗的、糖炒的、椒盐的,甚至裹着一层糖的……一些劲爽口感的坚果背后必然是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方式,它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加工后势必会增加坚果中盐、糖和其他调味剂的用量,非常不利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清淡口味的养成;其二,浓重的调味很有可能掩盖坚果霉变腐败产生的哈喇味,埋下食品安全隐患;另外,有些高温加热时间比较长的,还可能会使坚果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产生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因此,专家建议,最好选择原味坚果。要选“原味”“闭口”“本色”的轻加工坚果,同时各种坚果营养价值略有不同,自行进行混合,还要控制量,这样吃起来才更健康。

  此外,购买散装坚果、果干时,也有一些挑选门道:一“看”,选择表面没有虫蛀、斑点,颗粒饱满,外壳有光泽的;二“摸”,手感不黏、不潮,捏起来紧实的是优质品;三“闻”,选择带有产品本身香气,没有化学异味的。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