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动物说】除了“恋家”,国宝朱鹮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4-29 作者:吴海峰

  说到朱鹮,大家不一定知道它的样貌,但却对这个名字十分熟悉。“国宝朱鹮”是它,“秦岭四宝”中有它,“东方宝石”说的也是它。

  朱鹮是一种在水边活动的鸟类,长腿适于涉水行走,长脖子和长而下弯的喙则适于取食水中的食物。白天,它们会在河流浅水处或稻田中活动,觅食时站立不动或缓步前行,同时左右摇摆身体和头颈,喙部上下开合,试探性地寻找水中的食物。因为朱鹮喙内具有发达的感受神经,因此当发现自己夹住的是食物,则会迅速夹紧,夹出水面并吃掉;但如果是石头或者树枝的话,则会丢弃。朱鹮的食物主要包括小鱼、泥鳅、虾蟹等小型动物。

  朱鹮成鸟体羽为白色,略透粉色,这也是这种鸟名字的由来。实际上,在不同季节里,这种鸟的羽色还会发生变化。繁殖季节,羽毛会呈现出灰色,但这种变化不是生长出的新羽毛本来的颜色,而是朱鹮用嘴蘸取颈部腺体分泌的一种深色非水溶性物质,并将其涂抹到粉白色的羽毛之上的结果。

  历史上,朱鹮不但分布广泛,种群数量也十分庞大。但自20世纪中期以来,朱鹮一度在野外消失,在经历了重新发现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之后,朱鹮种群才又逐渐恢复壮大。

  秦岭的朱鹮从不迁徙,它们终年都生活在这里,因为秦岭南麓的水在冬天也很少结冰,因此朱鹮一年四季都可以获取食物。对于生活在寒冷地区,例如我国东北的朱鹮来说,它们是否迁徙,人们还没有确凿证据。但是,这些地方的水域冬天结冰,假如朱鹮留下过冬,可能会面临没有食物的境地,因此人们推测这里的朱鹮会迁徙到相对温暖的南方越冬,而到了春天则又飞回北方繁殖。

  朱鹮是一种“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一般3月中旬,雌鸟和雄鸟会一起“共筑爱巢”。它们会将巢筑在栓皮栎、马尾松的枝杈间,鸟巢呈圆盘形,外周由枝条搭建骨架,内部由草叶、苔藓等柔软的植物作为垫材。

  朱鹮体型不小,它们的巢也不小,其直径一般都超过半米,甚至达到80厘米。这么大的巢,只有粗壮的大树才能够承担,也只有粗壮的大树才能庇护。科学家研究发现,朱鹮筑巢选择的树木,一般都有25米高。如果当年繁殖成功的话,那么这对朱鹮来年还会回到这里筑巢,新巢甚至就搭建在旧巢之上。因此朱鹮是一种非常“恋家”的鸟类。

  除了对巢址的要求,朱鹮对日常生活所需的觅食地和夜宿地也有一定的要求。

  前面说过,朱鹮以河流、水田中的泥鳅、虾、蟹等为食,因此朱鹮的“家”周围一定要有湿地,但也不是什么条件的湿地都能满足朱鹮的要求。例如,高草丛生、隐蔽而不开阔的觅食地就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对于这种体型较大、起飞不是那么容易的鸟类说,这样的环境并不利它们提前发现天敌;再如,一般来说,很多鸟类都会选择远离人类聚集点或人类活动频繁的地点,但朱鹮却是个例外,因为它们依赖人类耕作的水田提供的食物,此外,觅食地中食物的多寡、土质是否松软等,也是影响朱鹮选择觅食地的因素。

  夜宿地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因为这里不单只是睡觉休息的地方,更是庇护朱鹮远离天敌的地点。朱鹮虽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但在大自然中,它们仍然是一种被捕食者,天敌包括猛禽、黄鼬以及家犬等,因此它们会选择在大树上夜宿。因为树上远离地面,可以躲开来自地面的捕食者,而且有了枝丫庇护,还能躲避来自空中的天敌。

  朱鹮种群数量变化,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牵动着中国、日本等原产国的心,国际社会也对此高度关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在1994年和1996年的两次评估中,将朱鹮列为“极危”级,2000年之后则被列为“濒危”级,这是因为朱鹮的种群数量近年来有所上升,分布区面积有所扩大,人们的保护力度也有所加强。

  对于我们每个人,假如你在野外看到朱鹮,一定不要过分接近,因为白天它们会利用大量时间觅食,过分接近会使它们感到不安,放弃食物而被惊飞。假如这只朱鹮正处于繁殖季,那么今年它家的幼鸟可能就会因为食物不足而饿死。

  作者:吴海峰,鸟类学硕士(中国动物学会推荐)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