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90916553675581027.jpg

骨髓捐献者的坚定有多重要?重要到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中国数字科技馆 2019-09-16

  

  骨髓移植主要用于各种血液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度地中海型贫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为大家所熟知的白血病就常采用骨髓移植这种治疗手段。

  骨髓移植,移植的其实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血液疾病的发生均是因为患者体内的造血系统出了问题,有的是因为造血干细胞衰竭,有的是因为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但呈现出的结果都是造血干细胞不能正常工作了。

  血液对人体有多重要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一旦造血干细胞出了问题,我们的各项血液功能就会直接受到影响,我们的生命也就非常危急了。

  骨髓移植就是将配型成功的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抽取出来,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期这些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在患者体内存活、生长,为患者重新建立可以正常运转的“造血系统”,挽救患者的生命。

  

  骨髓移植(也可认为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个精准有效但又需各方全力配合的一个过程,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配型:配型成功是骨髓移植的前提和关键,医学上通常采用HLA配型的方法。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它是人体生物学“身份证”,由父母遗传;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供者和受者经过HLA配型检测后,达到“全相和”或“半相合”才可以进行移植。全相合骨髓移植是指在患者的亲属之间和中华骨髓库中进行配型检测,十个点都一样叫全相合。有亲属关系的,如兄弟姐妹、堂兄弟、父母子女之间,十个点里边有五个点相同的(配上一半),叫半相合。

  值得注意的是:血型并不会影响配型的结果。

  (2)查体:配型成功只是迈出了骨髓移植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对配型成功的供者进行各项检查,类似于常规化验检查,目的是为了筛查疾病及感染指标等。

  (3)对患者预处理、对供者做动员:接下来这一步是一个对供者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非常关键的步骤。首先对于患者来说,预处理就是对他进行大剂量的化疗和一定的免疫抑制,化疗可以清除患者体内原有的造血干细胞,而免疫抑制则是为了避免患者在接受移植后产生排斥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可以降到0,他原有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都会被摧毁。这样供者提供的正常细胞才能在患者身体里生根发芽,不出现排斥反应。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供者反悔了,但是患者又已经接收了预处理,后果可想而知。

  而对于供者来说,需要在这个阶段打“动员针”。因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是最多的,而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较少,所以传统的采集方法是从骨髓中直接采集,而动员针可以刺激供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从储量丰富的骨髓中“跑出来”,来到外周血中,这样就可以通过抽血的方式获取较多的造血干细胞了。这也是目前医疗领域普遍采用的方法。

  (4)造血干细胞采集: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上述的外周血采集,它是直接从供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输回捐献者体内,这样就降低了供者急性失血的风险。

  在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这种方式被发明及成熟运用之前,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一般从骨髓中采集,过程没有想象的那般痛苦,采集用的针和普通钢笔笔尖粗细差不多,采集方法和骨髓穿刺一样,在打麻药之后从供者的髂骨采集,只是采的量要多一些。这个量的多少要按照病人的体重来算,假如病人很轻,可能采一点就够,如果病人体重较重,则需要采集两次或以上,一般来讲采集骨髓大概10-15ml/kg。

  (5)移植:移植就是把从供者体内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输入到患者体内,过程和普通的输血类似。为了保证移植效果,减少细胞数量和活性的降低,一般是当天采集当天输入。

  (6)移植后:医生在移植初期要关注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是否已在患者体内植活,因此移植之后每天都要检查血常规,观察血相的变化。一般来说,当患者体内的粒细胞连续三天都在0.5×109以上,血小板连续七天20×109以上(正常人体内的血小板数量是100×109-300×109),基本就可以判断移植成功了,这也就表明造血干细胞在患者的体内开始发挥作用了。正常情况下植活大概需要2周,但也因个人而异。而且这些被植入的细胞的生长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因此对于患者来说,移植后的这段时间是更为关键的时期,因为要控制合并症,防止感染以及对抗排异反应。

  

  虽然骨髓移植是大部分血液病患者的最优选择,但现实情况却是配型成功难,配型成功后顺利移植更难。许多影视作品为了渲染效果,夸大了骨髓移植的痛苦程度,将骨髓采集“妖魔化”,导致许多人不愿意捐献骨髓。尽管近些年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采用抽血的方式就可以获取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但还是有很多人听到要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抽走就会极度恐慌,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敲骨吸髓”,会让自己元气大伤,因此 “临时弃捐”的事件也不为罕见。

  实际上,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捐献者与患者配型成功并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患者就要接受“预处理”,而他体内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将被完全摧毁,如果此时捐献者临时弃捐,几乎就是对患者的生命“判了死刑”,把已经为患者打开的“重生之门”又牢牢关上了。

  因此,对于捐献者来说,捐献前的“深思熟虑”和捐献时的“义无反顾”都同样重要。希望每一位捐献者的坚定和勇气,都能成为照亮患者生命的一束光。

  本文科学顾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路瑾、住院医师娄瑞

  参考资料:中华骨髓库官网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数字科技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