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会对身体有害吗?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9-02

  很多人对献血持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献血有益身体健康;另一种认为献血有害,对身体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那献血究竟会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呢?

  

  人体内正常的血液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7%至8%,假如一个人的体重为50公斤,则体内血液量为4000毫升左右,而且这些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其中有20%至25%的血液贮存在肝、脾、肺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内。当人体从事剧烈活动或少量失血时,体内储存的血液会立即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如果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至10%,完全可以依赖自身的代偿和造血能力,及时补充体内的循环血液,满足自身需求。所以,献血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也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功能。

  定期献血对身体益处颇多,适量献血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黏滞度,预防多种疾病。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出更多的新生血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另外有资料显示,定期适量献血,能加快血液流速,提高脑部的血流量,从而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而在献血时,国家采供血机构所用的采血针头和血袋是经过严格灭菌消毒的一次性用品,每位献血者在献血时都使用一套新的血袋和针头。无偿献血的过程非常安全,也不会传染疾病。对献血者献出的血液,须经血站多道检测程序,完全合格后才能提供给临床。目前,我国对血液安全检测和临床输血的技术规范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血液安全防控体系。

  献血之前要注意些什么?

  为确保血液质量和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不必要反应,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要吃一些清淡食物,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应暂缓献血;要保持献血前一晚的良好睡眠,不要空腹;还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献血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献血者献血时,始终需要保持心情愉快。在献血中须保持适度的安静,以减少不必要的烦躁感。倘若出现心慌、气闷、出冷汗、口渴或坐不住等感觉时,应立即告诉采血护士。在整个采血过程中,手臂不可随便运动。

  献血之后要注意些什么?

  献血后,注意保护针口,避免感染。

  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在献血后的1至2日内,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增加一点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短期内不要再次献血。

  献血时随着红细胞的减少,会使机体部分器官得不到充分的氧气,有些人献血后会产生轻微头晕现象,但这些反应在适当补充营养食物后会很快消失。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彭晓彤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