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5).jpg

文物也能做CT?故宫文物医院的“好帮手”能做到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8-06-22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曾火爆网络,让不少观众对文物修复这项颇为神秘的工作心驰神往。据《广州日报》报道,为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和宣传文物保护与修复技艺,故宫文物医院于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向社会公众开放,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文物修复工作。

  除了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到文物修复工作外,在文物医院里有一台仪器格外受到大家的关注,它就是为文物做体检的CT机。这是一台什么样的机器呢?它又是如何帮助专家们进行文物修复的呢?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是用于文物修复最大的CT机,有了它,故宫的每一件文物都将有自己的病例档案。”单霁翔介绍,之前在有文物出现修复需求时,一般由文物保管部门直接转交到文物科技部门,然后指派到权威修复人员手中,由专家凭经验进行修复。有了CT机之后,专家就可以先对文物进行一个全身检测、扫描,获取叠加在它身上的历史信息,然后再“对症下药”,确定治疗方案。

  故宫文保科技部工作人员雷勇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介绍,如果医用CT机一次能拍10张片子,这台就能照100张。通过不同角度以无损方式拍出器物内部构造和伤况,再通过数学建模重构的方式把被拍摄物体重建成三维模型,就能给出不同断面的信息。通过这种(CT)无损的方式,还能够准确地给出文物内部的结构和伤况,就相当于文物医生有一双透视的眼睛,看到里面哪些地方是有腐朽或者断裂的,这对于文物医院的修复工作无异于如虎添翼。(吴欣志)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

  卜勇: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目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环保、水利、节能、气象、人工智能、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