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公众科学日:你敢吃液氮棉花糖吗?

人民网 2018-05-19

中科院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液氮炒棉花糖”你敢吃吗?(赵竹青 摄)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赵竹青)“液氮炒棉花糖喽!”几位小朋友、大朋友满脸兴奋而又略带迟疑地将刚出锅的液氮棉花糖放入口中,在品尝到新奇食物的一瞬间,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继而拿出手机扫码了解原理。这是记者在19日举行的中科院物理所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上看到的有趣一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观众共同参与了这场关于物理的科学狂欢。以院士科普报告《量子改变世界》、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学魔术秀《奇迹时刻》为代表的十大主题活动为公众奉献了一场色香味俱全的科学盛宴。现场人头攒动,活动场场爆满。

  趣味实验:一边“嗨”一边“学”

  作为本次开放日的“重头戏”,科学魔术秀《奇迹时刻》由科学家与魔术师联袂上演。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通过偏振光的原理演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穿墙术”,还教会了大家让小钢珠穿越硬币的科学小魔术,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而心灵魔术师木春的“读心”则更加震撼。科学与魔术的碰撞激发了不一样的火花,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在小朋友最爱的环节——“科学一起嗨”则上演了各种“脑洞”科学实验,引得大小朋友争相体验。“液氮棉花糖”就是其中之一。另外最受欢迎的要数“莫比乌斯磁悬浮”:当看似普通的超导材料像悬浮小车一样在轨道上滑行时,总不免引来阵阵惊叹。

  沙龙报告:传播科学知识传递科学精神

  在院士报告《量子改变世界》中,向涛院士带领大家走进奇妙的量子物理世界,从超流,薛定谔的猫等等具体的例子之中,向观众揭开了“量子”这一看似深奥的物理概念的神秘面纱;沙龙活动《从脑洞到科普》邀请了五位知乎科学类话题的优秀答者探讨了“如何让恐龙活起来?”等有趣的脑洞问题;在《如何发现科学的乐趣》沙龙中,科普界的尹传红、魏红祥、张英钰等嘉宾从理查德?费曼这位“最有趣的物理学家”说起,探讨了科学发现精神的作用,给人以深邃的启迪;科普报告《想象力Talk》通过“人类能飞多远”、“看科幻学物理”两场主题报告为现场小观众的心灵插上科幻的翅膀。

  此外,今年物理所开放了国家级实验室、院级重点实验室等近三十个实验室,让大家可以近距离观看科学家们平时所使用的高端科学仪器。

  “网红”井盖:全面提升参观体验

  物理所园区内的“网红”井盖(赵竹青 摄)

  记者了解到,物理所公众科学日历来注重参观体验的持续提升。今年不仅在活动指南上设计了打卡、贴图、盖章等多个互动项目,更是在园区内添置了不少“新衣”,其中物理经典公式主题的井盖涂鸦前些天已经在网上“火”了一把,成了“网红”。

  记者在现场发现,园区内有近百个井盖都被装饰上了与物理相关的卡通图案,妙趣横生地将浮力公式、光子能量公式、万有引力定律、薛定谔方程、傅里叶变换公式等二十多个物理学规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不少观众纷纷与井盖合影,还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给他们讲解这些物理公式的含义。其中一位家长就表示,“物理所的井盖涂鸦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发现物理中的乐趣,让孩子喜爱上学物理。”

  零距离接触:科学不是高高在上

  物理所作为中科院公众科学日的最具代表性的院所,不少观众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来参加了,因为“每年都有新的收获”。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的观众。参观者纷纷表示,物理所的公众科学日“新奇、有趣”,“值得一来”。

  物理所所长特别助理、综合处处长魏红祥说,要用做科研的激情和智慧做科普活动,为观众提供零距离接触物理原理的机会,让大家知道科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理所党委书记文亚表示,“希望通过科学日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让更多祖国的未来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将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