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根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7-13 作者:杨刚

  排根,是指在侧根上形成的似毛刷状密集而有限生长的一组根簇。起源于中柱鞘细胞,具有严密的时空发育规律。

  形成机制

  排根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壤养分水平、有机质、微生物、水分状况、植物激素、植物组织磷水平、糖等均会影响排根的形成。然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排根的形成主要受磷营养的影响 ,已观察到排根形成随着供磷的增加而减少。已经有研究表明,植株的生理低磷才是诱导排根形成的真正原因,如:营养液中加入Phi(磷酸脂),几乎可以完全模拟缺P 条件下白羽扇豆排根的形成,但植株体内的P浓度并没有降低。

  特点

  排根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1、小根的成簇生长(决定于排根生长所遵循的放射状方式、纵向方式、簇状方式);

  2、小根的同步性和有限生长(一个根簇的小根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最后的长度约为0.5-3.5 cm左右);

  3、“爆发性”的溢出流(有机酸的分泌在时间上较为集中,持续2-3天左右);

  4、对养分的高效吸收。

  排根的功能

  (1)大大地增加根表面积以促进养分的吸收;

  (2)突发性的大量分泌有机酸阴离子,以及伴随的质子分泌使根际酸化;

  (3)分泌酸性磷酸酶可以提高生长介质中有机磷的利用效率;

  (4)释放酚类以及粘胶物质,根毛和根冠分泌的粘多糖将根簇与土壤颗粒粘合在一起,利于养分的吸收;

  (5)具有很强的截获能力。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刚 - 教授 - 西南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晶体测量

下一篇:碱解氮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