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31).jpg

防诈骗小提示:微信买票 小心“李鬼”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018-01-18

  目前正值春运购票高峰,骗子也蠢蠢欲动,设置了各种购票骗局。昨日,广州市反诈中心提醒市民,购票便利亦不能降低警惕,谨防“黄牛”、高仿网站,避免上当。

  1月3日,事主杨某报案,称被假冒的微信客服骗了6000元。几天前,杨某在微信找人订机票,付款后没拿到票,就被骗子拉黑了。杨某希望追回被骗款项,在网上搜索受理微信投诉的微信号并添加了对方。结果事主遭遇“二次被骗”,“假客服”谎称需要杨某提供微信付款码才能处理,杨某轻信,将付款码告知对方,结果微信账号被转走近6000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事主轻信网上陌生人,称可低价购得车票、门票的谎言。当骗子发来伪造的“购票截图”,事主往往只是略看一眼,不加辨别便直接转账给骗子,而骗子在收款后第一时间就拉黑了事主。

  骗子常用手法:

  一、在网上散播低价购票信息,并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制作显示购票成功的虚假截图,将截图展示给事主,要求事主先转账后取票。骗子待收到款项后,立刻将事主拉黑。

  二、仿造民航客运网站或交易网站,骗取事主信任。

  三、利用部分事主不了解网上银行操作,要求事主提供网上支付平台或银行卡的账号、密码、验证码等,借机将事主账号或银行卡内余额转走。

  四、利用正规二手交易平台散播转让闲置票据的信息。但骗子不接受平台交易,而是要求事主通过其他即时到账的方式转账,再给事主邮寄伪造的假票据或已失效的真票据。

  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提醒

  一、关注官方信息,保留官方客服联系方式,增强辨别能力,通过正规渠道购票。

  二、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及网上支付平台的密码、条形付款码等,一定要保密。无密码情况下,通过银行验证码、条形付款码序列号也能够转账,所以以上资料不能提供给他人。(记者 李栋)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