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90805500439652438.jpg

潜水钟:古老的水下呼吸装置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8-05

  水下世界神秘莫测,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生物,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宝藏”,令众多探险家心驰神往。探寻水底的秘密,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

  

  1637年,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便有关于当时潜水技术要领的记载,但由于那个时期并未发明橡胶,人们潜水时所穿的衣服仅仅是常规的衣服而已,主要作用是保温,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潜水服。直到16世纪,人们发明了一种叫潜水钟的装置,其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水下呼吸装置。潜水钟因其底部开口,形似钟,故得此名。

  事实上,关于类似于潜水钟结构的设想,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他曾设想将一个巨大的“壶”倒置后沉入海底,在水压的作用下,壶中的空气体积会有一定程度的压缩。而潜水者可以在水中通过苇管呼吸壶中的空气,从而延长在水下的时间。

  其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说明。将一根蜡烛固定在一个罐头盒子上,点燃蜡烛后拿一只玻璃杯将蜡烛罩住,按入水中,会观察到蜡烛依然保持燃烧状态。这是因为水将玻璃杯中的空气隔离,空气无法排出杯外,在有氧气的环境下蜡烛可持续燃烧。潜水钟的原理亦是如此。

  

  然而这些潜水钟有着一个明显的缺点,钟内空气有限,潜水人员无法在水中停留较长时间。因此,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往钟内供应新的空气,才能延长潜水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点,1771年,一位英国工程师约翰·斯梅顿便发明了一种空气泵。它可以通过软管连接到潜水钟上,向钟内源源不断地提供空气。但它累赘的设计,还是大大限制了人类在水下世界大展拳脚。就在空气泵诞生后的第二年,法国科学家菲雷米内特就设计出了一个可以让人自由活动,并能实现“再呼吸”的装置。能让人实现在水底的“循环呼吸”。在头盔上,菲雷米内特设置有两根管子,一根用来吸气,另一根用来呼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独立封闭的氧气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潜水钟也有了较大的改进。现代潜水钟能潜入更深的海域,用于接送潜水员进出水下工作场所,类似于升降机,潜水员可走出舱外,开展水下建筑工程、海上钻油台的维修工作,以及海上救援工作。现代潜水钟的设计更加优良且复杂,舱内有供气控制台、照明灯、潜水电话和潜水装置,并通过一根带子与水面工作船相连。一般在外表面还设有观察窗,用于潜水钟里的人员对外面正在工作的潜水员进行监护。

  在长达4个世纪的时间,各式各样的潜水装置被人们发明出来,比如水肺、氧气瓶、潜水服、空心潜水球、载人潜水器等。装备的不断完善,使得潜水纪录也在不断被人们刷新,人类对水下世界也有了更好的认识。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夏爱兰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