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科技日报 2019-03-13 作者:龙跃梅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

  两会传真

  本报记者 龙跃梅

  这是一份对广东的殷殷嘱托: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这是一份广东的“科技答卷”:2018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支出超2500亿元,占GDP比重预计达2.65%,有效发明专利达24.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大潮中,广东科技如何顺势而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

  强化原始创新,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占了很大篇幅,多个关键点与科技创新相关,43处提到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此,王瑞军认为,近年来,广东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首次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全面系统部署多项改革创新措施。“广东接下来还将加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构建财政资金激励引导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王瑞军说。

  报告从多方面给科研人员“放权”。“对于科研一线人员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磅的消息,将极大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王瑞军说,广东省科技厅接下来将贯彻落实国家科研管理改革要求,以全面优化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加强科技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从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比肩国际一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随着规划纲要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已站上比肩国际一流湾区的赛道,如何才能在这个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王瑞军表示,广东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促进人才、物资、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的高效有效流动。

  为此,广东省科技厅将遵循国家顶层设计,积极携手港澳科技创新部门推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聚焦技术攻关、基础研究、人才集聚、要素联通、创新创业、国际合作等行动举措,提升大湾区的协同创新能力,推动三地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在推动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通方面,王瑞军说,将积极争取推动科研仪器设备通关便利,简化研发用生物材料通关审批程序;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共享,推进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向港澳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开放。

  “支持港澳青年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到粤开展创新创业。”王瑞军说,“希望通过这些努力,狠抓落实,在国际一流湾区的赛道上跑出科技含量、跑出好成绩。”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服务出新招,首次面向全国

  广东去年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服务“出新招”,首次面向全国,承接相关科研项目在广东合作落地,打破以往项目只接受省内单位申报的单一局面。经过5个月的实践,这个创新之举效果如何?

  王瑞军高兴地告诉记者:“从开局来看,效果很明显。政策推出以后,受到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港澳地区相关创新主体的积极响应。”

  他举例说,以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为例,目前该计划已经组织了一系列项目,牵头和参与申报的单位共计736家,其中,249家为广东省外单位、港澳创新主体,占33.83%;立项项目中,有省外单位参与的项目占立项总数的66.86%。此外,还有39个由省外单位牵头申报,有意向到广东落户的项目,我们纳入项目库,等待相关条件落实后给予立项支持。

  王瑞军认为,这一举措实现了“双赢”。在外省单位的参与下,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拉动国内顶尖科研力量聚集广东,比如在“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全国90%以上的顶级团队都参与了项目申报。另外,粤港澳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港澳科研团队参与项目占比达9.58%。

  采访最后,王瑞军通过《科技日报》向外界发出邀请: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更是创新创业热土,我们以真诚的态度、开放的胸怀邀请全国科研好项目来广东落地,广东省科技厅将为此提供优质服务。

  (科技日报北京3月12日电)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