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解码反刍动物的基因秘密

新华网 2019-06-24 作者:周舟 喻菲

  反刍动物如何进化?鹿为何不易得癌?驯鹿如何在极端的北极生存?中国研究人员领衔的3个国际团队新近发布了“反刍动物基因组计划”的首批成果,揭示这些反刍动物特有的秘密。

  三篇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王文对新华社记者说,反刍动物独有的瘤胃和骨质角是动物进化史上器官创新的一个奇迹,首批基因分析结果不仅揭示了反刍动物的演化历史,还对再生医学、抗癌、治疗睡眠紊乱和骨质疏松症以及家畜育种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组装了水牛、驯鹿等44种反刍动物的超过40万亿个碱基对,厘清了反刍亚目下各个分类阶元的分类和起源。研究发现,不同大洲的反刍动物在10万年到5万年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这与人类大规模扩张的时间重叠,表明人类活动可能是其种群减小甚至灭绝的一个原因。

  在第二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对反刍动物角的遗传演化进行分析,发现牛角与鹿角等反刍动物的角拥有共同的基因、细胞和组织起源。鹿角还高度表达一种抑癌基因,这可能是鹿科动物癌症发生率低的一个原因。

  在第三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了驯鹿适应北极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驯鹿的一个调控基因发生突变,使其丧失了昼夜节律分子钟,从而能适应北极极昼和极夜环境;驯鹿的脂肪代谢基因还经历了与北极熊和企鹅等极地动物类似的变化,使其可以对抗寒冷天气。另外,驯鹿体内的维生素D代谢基因受到进化的正选择,大幅增强了钙吸收能力,有利于鹿角增长;驯鹿的鹿角生长基因上游还增加了一个雄激素受体结合位点,这使驯鹿成为唯一一种雌性能长角的鹿科动物。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