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抵沪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2016-09-27

  新华社上海9月26日电(记者伍岳、张建松)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了78天的考察任务,于26日乘“雪龙”船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本次考察自7月11日开始至9月26日结束,总航程约13000海里,最北到达北纬82度53分。考查范围包括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等我国传统考察区域,以及俄罗斯北部的门捷列夫海岭。
  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李院生介绍,本次考察内容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学科,共开展了12条断面84个海洋综合站位作业,包括1个长期冰站、6个短期冰站的考察,顺利、圆满完成了全部既定考察任务,部分工作超额完成。
  考察队首次在位于俄罗斯北部的门捷列夫海岭进行考察;共完成5套锚碇长期观测潜、浮标的收放工作,成功布放我国首个白令海区域深水锚碇潜标;利用直升飞机围绕长期冰站在加拿大海盆布放了由13个浮标组成的浮标阵列,为我国历次北极考察构建最为规则的浮标阵列;首次在“雪龙船”上使用空气枪震源激发人工地震波,极大地增强了多道地震系统的地层探测深度。
  考察队领队夏立民表示,2016年是我国实施极地考察“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是《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第一次在北冰洋实施科学考察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欢迎转载,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