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随处可见 我们的隐私该如何保护?

网易科技 2017-12-01

  语音正在成为一个主要的智能界面。它可以涉及到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方面,比如家用电器、汽车和移动应用。我们可以通过语音操作关掉电灯,点外卖,买每周的食品杂货,或者听我们最喜欢的专辑,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使用最自然的人类特性之一——声音,由像亚马逊Echo、Alexa和Google Home这样的智能音箱来实现。

  这些设备带来的便利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需要把这些不起眼的设备放在床头柜上或起居室里,然后它们就能听出我们说的每一个字,这看起来多么安全便利啊!

  更全面的角度研究智能音箱

  像苹果Siri这样的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然而,智能音箱改变了传统的游戏规则。基于使用语音激活的人工智能,智能音箱可以连接到第三方物联网设备,比如你的恒温器或车门,让你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控制你周围属于你的物品。这些音箱想要成为你的虚拟助手,它们会改变你与你的家庭、智能设备甚至你最喜欢的购物品牌之间的互动方式。

  如果你向音箱说出一个特定的触发字眼,你的声音就会被其装置的云计算进行处理。这些智能音箱的设计原理是当它们在听到特定的激活词后,立即唤醒自己并记录这些字眼。

  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设备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存储对话。一名检察官甚至根据一名嫌疑人在智能音箱记录下的回声发布了搜查令,这里面包含了一起谋杀案的证据。

  此外,还有一种设备可以通过使用触发字眼来激活智能音箱。这是汉堡王在最近出品的电视广告中所利用的,该广告刚刚赢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大奖。

  在广告的最后,演员激活了Google Home,并背诵了汉堡王的华堡这个产品的维基百科描述,他说:“好吧谷歌,什么是华堡?”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扪心自问:拥有声控智能麦克风的家庭到底能够守住多少私密的空间?

  你的隐私会受到威胁吗?

  智能音箱配备有网络连接的麦克风,它会不断地监听一种触发字眼。当用户触发智能音箱并发出请求时,设备会将命令发送给处理请求的服务器,并生成一个响应。

  这款设备可以远程存储音频片段,你可以利用亚马逊和谷歌的设备在网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查看和删除。不过目前尚不清楚的是,这些数据是否会在被删除后仍然留在服务器上。

  目前,设备只能记录请求,但随着它们的功能变得更加先进,可能会收集到更多的敏感数据,比如通话记录和电子邮件等等。那么,这些数据将存储在哪里呢?

  此外,黑客能利用这些设备的后程编码,窃听到你说什么吗?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是谷歌和亚马逊都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来防止窃听。此外,发送到他们数据中心的音频文件是加密的,这意味着即使你的网络遭到入侵,黑客也不太可能使用智能音箱作为监听设备。

  如果有人拿着你的亚马逊或谷歌密码来窃听你的行为,这是最大的风险。所以请确保你使用了一个复杂的密码——你甚至可以考虑设置双重安全的准备。

  保护自己的隐私

  如果你的智能音箱能听到你私人的对话,这仍然会让你感到不安。但你可以手动关闭设备,或者改变你的账户设置来让你的设备看起来更加安全。

  你可以通过一些设置来增加隐私保护,比如密码保护,以及控制让你知道说话人何时处于活动状态并记录下来的声音通知功能。你也可以登录你的亚马逊或谷歌账户,删除你的语音历史(无论是单独的还是多个的)。

  如果使你的谷歌设备能做到上面这些,请前往myactivity.google.com,点击“My Activity”,然后在其下拉菜单中点击“Delete My Activity"(删除我的活动记录)。点击“所有产品”,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语音和音频”,然后点击删除。

  对于亚马逊的产品,前往“amazon.com/myx”,然后点击“你的设备”标签,选择你的Alexa设备,点击“管理语音录音”。这时会出现一个弹出消息,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点击“删除”。

  不过请注意,在你的智能音箱上删除你的历史可能会影响你的个性化体验。

  开发人员还可以使用隐私设计助理,比如Snips。然而,由于在这些设备上缺乏网络连接,助理的使用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隐私与便利之间的权衡

  结合智能音箱和物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意味着,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以及寻找防止它们侵犯个人隐私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理论上讲,智能音箱可能会对我们的个人隐私构成威胁。然而,它们在这方面并不算特别敏感,因为它们只有在听到特定的单词或短语时才会触发,只有这些特定的单词短语才会被记录下来。

  此外,设备不小心记录下私人谈话的可能性也很低。多年来,谷歌、亚马逊和其他网站一直在记录我们的网络活动。而现在,这些公司开始收集我们的语音片段。在追求便利的过程中,有时会牺牲个人隐私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获得便利是他们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网易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