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法医中正在使用的那些黑科学!

百度知道日报-科技新发现 2017-06-28

  一听到法医,让人不禁想起了老港片《洗冤录》。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着法医用银器验毒的说法。而如今,新兴的技术可以帮助调查人员在失踪人员案件、悬案、性侵犯案件和谋杀案件。

  虽这又会诞生一个新的问题——个人隐私的风险,但总体来说这些技术在未来的法医学之路上会给当局、受害者、受害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多帮助。随着的发展,法医学的未来被彻底改变,以至于越来越成为犯罪分子被捕和定罪的依据。现在我们就一同来看看法医们通过哪些新技术来侦破案件,揭秘法医中正在使用的黑科学吧!

  

  微生物学识别

  许多微生物存活于在我们的皮肤和头发上。在未来,这些微生物(即微生物群)可帮助警察抓捕罪犯,因为没有两个人的微生物群是相同的。以性侵犯为例,从受害者那里获取阴毛中可能并不包含嫌疑犯的DNA,但却可能还有他的微生物。因为男性和女性的微生物不会相同,而不同的微生物群各自生活在男性和女性的阴毛中。由于这些生物群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们确定一个特定的嫌疑犯是否性侵。在性行为后,男女双方的微生物群会相互“感染”,并稳定地染指在对方身体上——这一现象可以证明这对男女间发生了性行为。这个技术为侦查员和检察官提供一个对性侵犯案定罪的有效新工具。

  

  纹身匹配

  摄像头拍摄质量低、嫌疑人乔装打扮、太过依赖关键字来进行搜索的数据库,这些都已经增加了调查的难度。不过一项名为——纹身匹配的新电脑程序,将会改善这一局面。这个软件之所以能提高效率,原因在于它能够将数据库图像中的纹身和监控图像中的纹身片段——基本的共同点进行匹配。这个过程就像电脑判断指纹匹配一样。这个程序将帮助破案人员识别出有着特定纹身的帮派成员。

  

  虚拟尸检

  有时人们不希望被谋杀的亲人遗体被解剖。尽管当解剖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有利于对逮捕凶手的时候,法院通常会驳拒绝尸检的决定,但这样的做法仍然会加重家属的痛苦。不过在未来,虚拟尸检已成可能,真实的解剖也许不再是必要的了。

  虚拟尸检能在不损害身体和不妨碍法医的情况下完成取证。通过扫描和重建受害者的3D模型后,调查人员能够在任何时候进行虚拟尸检取证。由于造价高昂,使得这个程序目前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但若未来虚拟尸检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那么成本预计会逐渐减少。而且虚拟尸检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它能更准确的找到犯罪线索。例如,在涉及咬痕的案例中,虚拟尸检的3D图像可以与犯罪嫌疑人自己的牙科记录相比较。并且可以帮助检察官更好地了解受害者的受伤情况。

  

  车辆系统取证

  事实上,汽车上的信息娱乐系统和远程信息系统,都能成为法医取证的“场所”。因为一旦司机或乘客在汽车上使用智能手机,他们的汽车或卡车就会保留这些设备的数据。即使是在他们与信息娱乐系统断开连接之后,电话、通讯录和SMS信息都会同步到车上。由于近70个互联的电子控制单元(ECUs)分散在车辆上,所以能很容易的收集到犯罪嫌疑人在所驾驶的车上发收过什么短信,以及与谁通话、访问过什么网站,车门何时何地被打开,以及车辆加速或减速的次数。而通通这些信息都可作为有价值的法医证据来为犯罪嫌疑人定罪。

  

  便携式法医实验室

  便携式法医实验室是一套巨大的系统,并有助于开拓新的法医学领域。例如,拉曼光谱使调查人员能够确定可疑粉末是否具有爆炸性。这个技术能解决多年来法医只能使用大量重型设备识别药物的尴尬。同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光谱学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任务,而不需要任何额外材料。

  “手持电子嗅探器”可以替代专用于检测药物的犬类;“手电筒探测器”可以替代酒精测试,并对酒精受损的驾驶进行现场抽检;红外扫描成像系统也能帮助警察在调查过程中识别潜在的嫌疑人。便携式法医实验室还可以配合面部识别软件、指纹扫描与政府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事实上这些技术已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一些州使用。在未来,它们将会更加广泛的被使用。(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百度知道日报-科技新发现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