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老药“变身”治外伤纳米新药

科技日报 2017-03-24

  记者3月22日从南开大学了解到:南开大学药学院杨诚教授团队通过对老药“苯妥英钠”进行再开发,获得了一种兼具广谱抗菌特性、抑制“肉芽肿”及瘢痕形成的自组装纳米纤维——“苯妥英银”。该外伤纳米新药在伤口愈合、糖尿病足、外科手术、战伤处理等多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苯妥英钠”是一种古老的抗癫痫和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二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其对外伤具有较好疗效,但不具备抗菌活性,伤口易化脓感染。基于这一点,南开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了对“苯妥英钠”的再开发工作。

  针对“苯妥英钠”无抗菌功效的问题,研究人员尝试在新药中加入银,制成“苯妥英银”。研究发现“苯妥英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形成纳米网,均匀覆盖在伤口表面,能够很好地促进伤口愈合且有效防止感染。

  据介绍,“苯妥英银”的药物靶点主要为伤口附近结缔组织中的gp130,它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上皮细胞的增殖,实现伤口愈合。该靶点与基质重构密切相关,可双向调节由纤维细胞过度分泌胶原导致的瘢痕形成,因此具有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外用药物,“苯妥英银”可制成敷贴、成膜喷雾等剂型。

  “苯妥英银”的研发不仅有适应症和制剂方式的改变,同时将“老药”的化合物进行了再开发,具有更高的创新性,属于老药再开发。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及PCT(国际专利),并进入成果转化阶段。介绍该成果的论文发表于医学领域国际期刊《治疗诊断学》上。(通讯员吴军辉 记者冯国梧)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