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长假经济”为何西方看不懂?

新华网 2017-10-10

  4487fcdc05e50ff4adcd32

  中国的“长假经济现象”正是论证了“长假经济”现象的合理行和市场效应,是极好的发展经济的模式。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全国人民畅行南北东西。假日刚结束,各个部门纷纷打烊结账,一个个喜笑颜开,肯定今年的双节长假收入不菲,家家赚了个心满意足。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全国消费达到5800亿元,远远超出预期。而出行人数多达7.1亿之巨。仅仅这两个数据就足以令西方经济学家目瞪口呆,也会让各国政府首脑对中国羡慕不已:这种消费热情和消费冲动,在西方国家早巳经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了。而中国,惟有中国依然如此意气奋发,如此热情奔放,这深深感染了世人,也引起国际经济界人士的深刻思考:中国的活力和动力,还有那看起来似乎是无穷的潜力究竟是如何铸造成功的。

  其实答案并不难找。因为这一切成就都是来源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包容共进的发展策略,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和高速发展。近期包括世界银行和IMF等国际机构接踵提高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就是最好的答案。许多国家经济研究机构开始认真学习和探讨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所采取的措施,向中国学习取经将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也会推进各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现代化进程。

  如何分析看待中国特有的“长假经济”现象,是经济学者无法绕过去的挑战。如何用经济理论来解释“长假经济”现象,并以此研究制定出更加科学更加实际有效的政策,确保这种极具中国风格的经济模式能够成为促动服务经济的提升和转型。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给了理查德•泰勒教授,而他的主要贡献就是创立了“行为经济学”的基础。“行为经济学”的诞生虽然并不长,也没有引起学界特别的轰动。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确偏偏喜好这个理论,以至于有例外两个推崇“行为经济学”的学者都获得了此奖。至少向世界表明,当你遇到不能解释或无法从传统经济学理论上找到答案的现象,或许都可以在“行为经济学”中找到同类项。中国的“长假经济现象”正是论证了“长假经济”现象的合理性和市场效应,是极好的发展经济的模式。

  “行为经济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对人的行为心理分析,其它几个因素包括认知协调平衡问题,个人身份与社会地位,人格魅力和情绪掌控,个人行为偏好以及对局部认知能力等都会和经济行为及经济运行紧密联系,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经济成果。如果仔细地把中国的“长假经济现象”放在“行为经济学”的放大镜下观察,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长假经济现象”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行为经济学”的巨大影响力。

  中国的长假和旅游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心理行为。他们的消费内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包括衣食住行的安排,都反映出各自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正是这种特别的“心理行为”导致产生了近乎疯狂的“旅行方式”:明知高速公路会拥堵,但是却一定要去试试;明知某个景点会人山人海,却如中了魔咒一样的涌入人群,即使寸步难行,却又乐此不疲!今年“发誓”明年不再出门,但是到了明年此时,他们仍然会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旅游大军之中!“隨机应变”是中国的“行为经济学”中最为普遍的现象,而中国的行政结构的灵活性和“金融基础设施”架构的适应能力都能很好地解决面临的各种挑战。而这些恰恰是西方传统发达国家目前最为缺乏和最为需要补充的“营养”!当经济身躯缺乏“行为”激情的时候,这个经济体就会体现出浑身乏力、不堪重负、缺乏欲望、沒有活力,最后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常。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最近出现的“异常行为”说明其经济发展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这就是真正的“行为经济学”,这就是“长假经济”的真正意义。研究“行为经济学”对分析指导当前的消费模式和当代年轻人的行为,可以有效地掌握经济发展的重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的“长假经济”中的行为方式有一定的随意性,还有一定的突然性,也有一定的时间性,如何把握好这些中国风格的行为特征,洞悉其中的“心理效力”,对于推动中国的“行为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中国热火朝天的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正蓬勃发展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都是“行为经济学”在市场上的充分展现。我们有理由和充分信心,研究中国市场的“行为经济学”,探讨中国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制定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的政策和鼓励相适应的创新制造,中国的经济会创造出一个接一个的奇迹!(作者: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编辑:任琳贤)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