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也有“清洁工”?来看看海生物清洗机器人吧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017-10-30

  石油一直是各国家十分重视的能源,而开采石油这项作业也在不断发展。据浙江在线报道,9月,浙江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海生物清洗机器人,专门为石油钻井平台清洗钢管表面附着的海洋生物,并在我国东海平湖油气田海试成功。那么,这款海生物清洗机器人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它有着怎样强大的技能呢?

  海生物清洗机器人的工作画面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介绍,在海生物清洗机器人传回的一段“自拍”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工作方式:牢牢攀附于管壁,喷射充满气泡的水流,堆积的贝壳被一“扫”而空。其中,喷水装置是一项新型设计,它通过使水高速流过空化喷嘴来产生大量空化泡,空化泡随射流喷射到被清洗表面,在狭小区域内溃灭并产生微射流,清除表面附着物。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在首次海试中,海生物清洗机器人的清洗速度达到21.7平方米/小时,清洗水压20兆帕,远远低于人工清洗水压的70兆帕,却能达到同样的清洗效果。该款机器人采用空化射流、导管自适应、视觉导航控制等技术。并且,它带有自适应的永磁吸附模块,能够在不同直径的钢质导管表面实现稳定吸附,同时能在不同直径的管道间进行跨越。

  据《科技日报》报道,海生物清洗机器人提高了海上作业的简易度和可操作性,能够完全替代潜水员在水下进行海生物清洗工作。该机器人在未来可推广应用于船舶清洗、桥梁清洗检测等领域。此外,由于该机器人是水陆两栖的,平台上其他高空危险作业,如喷漆、检测等工作,也可交由该机器人完成。(孔睿)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罗会仟进行科学性把关,目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导、电子、电磁、半导体、自动化、中子散射等。

本文由科普中国专家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于乃功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