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将提前探索“天价”小行星:或带来不菲的财富

新浪科技 2017-06-07

  NASA前几日公布了该任务的最新计划,将原定时间提前一年,于2022年发射,并于2026年抵达灵神星,比此前的计划早4年。

  如果能将这颗小行星运回地球,光是上面的铁就价值1×1019美元(约合6.8×1019人民币)。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据NASA称,一颗距地球足有3.7亿公里之遥的小行星或能给我们带来一笔不菲的财富。

  灵神星(16 Psyche)是太阳系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而NASA即将启动一项新任务,带我们近距离地了解这颗小行星。

  NASA前几日公布了该任务的最新计划,将原定时间提前一年,于2022年发射,并于2026年抵达灵神星,比此前的计划早4年。

  如果能将这颗小行星运回地球,光是上面的铁就价值1×1019美元(约合6.8×1019人民币)。它的价值足以使商品价格受到毁灭性打击,导致总量为73.7万亿美元(约合500万亿人民币)的全球经济彻底崩溃。

  灵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大型小行星带中。它原本可能是一颗行星,但在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中,它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最后沦为了一颗小行星。

  灵神星直径约200公里,由大量铁和镍构成,还包含金、铂、铜等其它稀有金属。

  “我们向任务设计团队提出挑战,让他们研究如果将发射日期提前、是否能以一条效率更高的路径抵达灵神星,结果是可行的。”NASA总部行星科学部门主管吉姆·格林(Jim Green)说道,“因此我们能提前完成研究目标,还能节省开支。”

  “最棒的是,这条路径可将飞行时间缩短一半,且成本更低。” NASA此次任务的首席科学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与太空探索学院主任琳迪·埃尔金斯·坦顿(Lindy Elkins-Tanton)指出,“NASA将发射日期提前,使我们大为兴奋。我们竟能提前四年时间见到这颗神奇的金属星球。”

  修改后的路径更加高效,因为它无需利用地球引力辅助,缩短了飞行时间。此外,这条新路径离太阳更远,可减少探测器所需的热保护材料。

  灵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大型小行星带中。

  灵神星(16 Psyche)是太阳系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而NASA即将启动一项新任务,带我们近距离地了解这颗小行星。

  不过,到了2023年,探测器仍需借助火星引力加速。

  “计划的改变使整个团队都为之振奋,”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灵神星项目主管亨利·斯通(Henry Stone)表示,“我们的任务设计团队干得漂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理想的发射机会。”

  就像跑车一样,灵神星探测器体积较小、同时配备了强大的太阳板电池组,因此能够以比大型探测器更快的速度抵达目的地。

  灵神星任务的目的是,了解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基本成分,并首次对这类从未接触过的星球进行探索。

  该任务团队希望弄清灵神星是否为某颗远古行星的内核部分,确定其年龄,判断它的形成方式是否与地核类似,并探索其表面状况。

  NASA此次任务的首席科学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与太空探索学院主任琳迪·埃尔金斯·坦顿(Lindy Elkins-Tanton)指出:“灵神星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属于这一类型的天体,这也是人类了解天体核心部位的唯一机会。”

  埃尔金斯·坦顿博士的计算结果显示,单是灵神星上的铁就价值6.8×1019人民币。假设这些金属参与了地球的市场交易,将导致贵金属价值大幅下跌,所有贵金属储备都将彻底贬值,所有涉及开采、分销和交易此类商品的公司也将受到严重打击。最终,全球经济都将彻底崩溃。

  埃尔金斯·坦顿博士表示:“就算我们能设法带回一大块金属,我们又能怎么办呢?你能将它占为己有、用它来控制全球金属资源,从而保护你的市场吗?你会不会只用它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金属供应问题呢?这显然都只是疯狂的猜测而已。”

  NASA并未计划将这颗小行星带回地球,而是将对其展开探索,希望借此弄清行星在形成之初是如何分出了不同的层次的。

  该任务原计划于2023年10月启动,于2025年飞越火星,并于2030年抵达灵神星。

  埃尔金斯·坦顿博士指出:“有一种可能性是,构成灵神星的物质是在太阳附近形成的。铁在极端高温下融化,而灵神星自此之后便一直保留了初始形态。”

  她还补充说:“我预感此次任务将让我们看到一些十分奇异和独特的现象,令我们倍感震惊。”

  去年12月,研究人员曾提出灵神星上可能有水。因此当人类征服火星时,可以把灵神星当作“原料补给站”。

  埃尔金斯·坦顿博士补充道:“这些水可以制成火箭燃料,或是当成饮用水。这样以来,灵神星既能为我们提供金属,还能为我们提供水源。”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浪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