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6).jpg

没有闹钟的古人是如何按时起床的?

蝌蚪五线谱 2018-11-13

  在我们日常生活所依赖的那些现代发明中,我们最不屑的可能就是闹钟了。它那刺耳的铃声使我们不得不从睡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中来。然而,无论闹钟有多么的烦人,它们都是我们起床时所不可或缺的一样物品。这就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闹钟变得如此普遍之前,人们是怎么醒来的呢?

  古往今来,即使是简单的报时行为,也是人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我们的祖先们也一直试图用更精心设计的发明来解决这个问题。古希腊人和埃及人发明了日晷和高耸的方尖碑,利用太阳照射后产生的影子移动来标记时间。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人们发明了沙漏、水钟和油灯,用沙子、水和油来记录时间的流逝。

  在这些早期的发明中,出现了对于晨间闹钟的初步尝试——比如蜡烛钟。这个来自中国古代的简单装置内嵌着钉子,当蜡烛融化后,稳定在里面的钉子就会掉落,在某个指定的时间,钉子会在金属托盘里发出很大的声响,就能叫醒睡觉的人。

  但这些较为简陋的发明是不可预测而且是不可靠的。因此,在更精确的机械被创造出来之前,人们不得不依赖另一种更与生俱来的计时方式:我们的生物钟。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睡眠与心理学高级研究员Melinda Jackson说,我们的自然睡眠和清醒模式由两种生理过程组成:体内平衡和昼夜节律。“体内平衡的主要是由大脑下丘脑区域控制的一种信号过程,”Jackson说道,“当我们入睡时,睡眠的驱动力会这个晚上逐渐消散,等它消散殆尽,你就该起床了。”

  在此基础上,昼夜节律(也由下丘脑的细胞控制)是一个平行的过程,发生在一天中调节睡眠和警觉的阶段。除此之外,这个过程也会受到光线和黑暗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清醒和困倦的时间通常分别对应于早晨的阳光和夜间的黑暗。Jackson说,在闹钟出现之前,人们很可能就是这样醒来的,即睡眠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同时在冉冉升起的朝阳的照射下醒来。

  宗教因素

  Sasha Handley是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早期现代史的高级讲师。他们的研究认为,醒来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出自于宗教,因为东方通常被认为是耶稣复活时醒来的方向。因此存在可能是,这个方向也能让人们随着太阳的光线醒来。

  Handley表示:“现在的人们很难想象,在这个世界上你的睡眠和起床方式会直接受到日落和日出的影响。”

  Handley补充道:“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实是,过去的人们无法像今天的我们一样让房子隔绝外界的噪音。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来说,自然的声音可能真的很重要。公鸡打鸣、等待挤奶的牛群的哞哞叫都会打断人们的睡眠,除此之外,教堂的钟声也起到了早起闹钟的作用。”

  Handley认为,从历史上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在特定的时间起床。在对英国早期现代的研究表明,在那个时代,早上的时间被看做是一种精神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人们可以通过在预定的时间里起床祈祷,来增进与上帝的亲密关系。Handley说:“按时起床被认为是健康和道德良好的标志,几乎有一种竞争意识支撑着你早起:你起床越早,上帝就越偏爱你。”

  豌豆射手

  但到了17世纪和18世纪,随着第一批家用闹钟的盛行——被称为“灯笼钟”的家用闹钟——人们对于起床的自力更生能力可能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19世纪的英国,家境较为宽裕的家庭也会雇用打手,到起床的时间了,他们就会用棍子不停地敲别人的窗户,直到叫醒人们。(一些上门提供叫醒服务的人甚至用吸管往客户的窗户里射豌豆。)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廉价的闹钟逐渐地取代了这些计时员,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闹钟的前身。

  但我们现代社会对于闹钟的依赖真的是一件好事吗?Jackson亦无法回答。我们如今更倾向于在周末趁机睡懒觉,“如此迹象表明人们应该在工作日多花时间睡觉,晚上睡得早一点,但我们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晚,回到家的时间还被电视、电脑和手机侵占。“睡眠可不是优先考虑的事情,”Jackson说,“所以,除了使用闹钟,我们别无选择。”

  在这方面,Handley认为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在近代早期,有证据表明人们非常重视睡眠对健康的好处。Handley说:“良好的睡眠是他们日常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那个时期,睡觉前的时间是高度仪式化的:人们喝着能催眠的草药饮料,在枕头上铺满舒缓情绪的芬芳花朵,从事一些平静的活动,如祈祷和冥想,或者在睡前进行刺绣等一些无需用脑的爱好。

  如果我们要从古人的身上学到一些东西,Handley认为应该是:“将睡眠放在你24小时循环的中心,珍惜它,享受它。这是你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这样起床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蝌蚪五线谱编译自livescience,译者 李彤馨,转载须授权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蝌蚪五线谱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