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00725618783667468.jpg

科普中国聚力“火星探测”科普累计传播超6400万次

科普中国网 2020-07-25

  北京时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协调科普中国体系各单位,启动热点新闻联动科普机制,发射时间前后48小时内,推出图文、漫画、视频作品39部,全社会总传播量达6400万次

  科普矩阵全网联动 科学传播出新出彩

  从新闻预热到科普解读,再到多角度剖析,科普中国在此次我国“火星探测”的科学报道中,贯彻“新闻导入、科学解读”理念,坚持“内容为王”,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着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CCTV-1套《晚间新闻》

CCTV-13套《共同关注》

新华网与科普中国中央厨房合作的作品在新华网首页推荐

光明网与科普中国中央厨房合作的作品,占据腾讯新闻客户端推荐位

  科普中国创作的“天问”系列科普作品陆续被CCTV-1套《晚间新闻》和CCTV-13套《共同关注》等节目,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新华网首页、新华网新闻客户端、腾讯客户端首页、微博热门、头条热榜、百度APP首屏、b站热搜等平台的重点位置采用。不仅及时为社会媒体及公众提供了丰富的科普素材资源,同时也让科普中国品牌在短期内获得集中曝光。

  中央厨房创新机制,协同模式发挥作用

《动科普|火星登陆“恐怖7分钟”要经历啥?》

《“天问一号”大揭秘》

《中美阿齐飞火星!为什么是火星,它会成为第二个地球吗?》

  据悉,科普中国中央厨房承担着资源中心、渠道中心及服务中心三大使命与任务,在本次“火星探测”科普任务中,创新工作机制,主动出击谋划,提前一个月联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等项目单位,从选题策划、科学性审核、品牌认定、精准推送等方面作出分工安排。22日,光明网科普频道创作推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在即 移民火星能否实现》;新华网科普频道创作推出“天问系列”科普作品;科学辟谣结合平台特色,相继发布《中美阿齐飞火星!为什么是火星,它会成为第二个地球吗?》、《在火星发现大腿骨和摩尔斯电码?盘点NASA的火星趣图与科学解释》

  组织调动融合创作 权威专业彰显实力

《别眨眼!5分钟3D带你看“天问一号”从发射到着陆全过程》

  由中科院计算机中心承担的科普中国融合创作与传播项目,从2019年底启动火星项目跟踪,并把其写入《2020年科普融创选题指南》,充分调动专业性机构参与科普创作,与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两大权威机构深入开展战略性合作,把握整体宣传科普方向。与此同时,创作团队邀请欧阳自远院士和来自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深空探测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以及专业的科普团队、优秀的三维航天动画制作团队参与创作全过程,保障输出科普作品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在此次我国 “火星探测”系列报道中,科普中国中央厨房以策划为核心,协同各方合作、合掌成拳,烹饪了一道丰盛的“科学大餐”,也使公众领略到科学的独特魅力,激发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