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红色电波: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1-06-2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最艰苦的时代,党中央被迫转入地下斗争,当时设在上海的党中央亟需加强与各根据地党组织的联系,发展无线电技术、培养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自1928年起,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让中国的无线电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无线电台成为指挥战争、部署工作最便捷有力的手段,有力保障了党对各根据地的指挥通信顺畅,出色完成了历次重大战役战斗的通信联络任务,为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建党初期的神经中枢为什么优先发展无线电技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由于国民党制造白色恐怖,党中央被迫转入地下斗争,红军革命根据地也处在敌人的封锁、分割中。当时设在上海的党中央与红军根据地主要依靠地下交通员联络,非常艰难。由于没有无线电通讯,中央派往各根据地的交通员不仅要冒着生命危险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随身携带的文件还很容易泄密,重要情报只能先记诵下来,到达目的地后再复述出来。上海通往南方交通线需要通过香港、广东和福建迂回进入苏区,整个路程长达两个月时间,中央的紧急指示无法及时送达。

  为了冲破敌人的封锁,加强对各地党组织及工农红军的联系与领导,党中央迫切需要把无线电台建立起来。

  第一座地下无线电台是如何诞生的?

  1928年10月,领导特科的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从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回到上海不久,就决定选派人员学习无线电技术。他分别约李强、张沈川谈话,要求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学会无线电通讯技术。

  当时,中共对无线电技术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和设备,像电子管这种敏感器材根本无处可买。李强领受任务后,开始钻研无线电技术,又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身份,同各无线电行业的人广交朋友,冒着生命危险购置一些自制电台所需的关键零件、工具以及制作收发报机的线路图等。然后隐蔽在赫德路(今常德路)的一所房子里,参照着英文杂志上的线路图样试制收发报机。出于安全考虑,李强几次转移研究场所,终于在1929年冬,于上海福康里的一幢石库门三层楼房内,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成功安装出一部50瓦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为什么被无罪释放?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有这样一幕,日本特务突然闯进中共情报人员李侠家,从地板中搜出了发报机,却没有找到收报机。宪兵摸了摸尚有余温的收音机,便将李侠抓走了。

  事实上,李侠的收音机由党中央选派到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涂作潮(代号“木匠”)巧妙改装,变成了收报机。改装的关键在于两根铅笔粗的线圈,由音量控制器变身为收报机的差频振荡器。在日本人闯进来之前,李侠撤掉了两根改装的线圈,捋直、揉乱,收报机又变回了普通的收音机。单凭一个发报机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台,由于证据不足,日军无法给李侠定罪,最后把他释放了。

  《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中英雄电报员李侠的原型就是李白烈士。他从抗日战争开始,到之后的解放战争,长期坚守着上海的秘密电台。1948年12月29日,李白被国民党抓捕第二次入狱后,受尽极刑也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机密。1949年5月7日,李白被秘密杀害于浦东戚家庙刑场。二十天后,上海解放,李白牺牲在了黎明之前。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技术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