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学家”第27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2020-10-26

  2020年10月24日,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承办、合肥科技馆协办的“我是科学家”第27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安徽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钟玉坤出席活动。

  在活动现场,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隋鸿锦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刘于思分别从科普展览和传播学的角度分享了科学传播背后的故事,向公众展现了科学传播者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这是“我是科学家”第一次登陆合肥。活动现场,140多位热爱科学的观众在现场聆听了科学家的演讲,观众分布在各个年龄层,来自不同行业的观众带着不同角度的问题,踊跃与演讲嘉宾互动。线上直播点击量超169万。

  

  演讲海报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刘于思的演讲题目是《说好了做科普,为啥我看有些内容,就是很闹心?》。“我们感到恶心,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社会道德性因素;在科学理解公众的基础上动用说服,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刘于思结合转基因厌恶的多重来源、“闹心”的心理机制等丰富的案例和研究经历,讲述了人们面对科学话题时的非理性判断,启发每个人以开放的心态反思对科技的感知。

  

  演讲嘉宾:刘于思 | 拍摄:Vphoto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隋鸿锦,带来了题为《人体标本旁,有人签下了人生第一份不吸烟合同》的演讲。生物塑化技术让人体标本得以走出学校,以展览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让人体解剖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但科普展览的核心绝不止于技术:“技术进步太快了,很容易就落后。什么不落后?内容不落后,所以就要创新,发掘出你自己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所以展览绝不是说,把一个展品放在那里就可以了,每一个展品自身就要讲故事。”

  

  演讲嘉宾:隋鸿锦 | 拍摄:Vphoto

  “我是科学家”项目通过为科学家搭建演讲平台,并通过新媒体阵地广泛传播,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了示范传播效应。

  项目至今已举办线下演讲活动27期,有113位科学家登上演讲舞台,其中包括叶叔华、王志珍、王贻芳、丘成桐、高福等知名院士。参与过演讲的科学家不仅表示了对项目的肯定,也积极推荐身边的同事参与科普,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家群体参与科普的热情。同时,科学家亲自科普的形式,拉近了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也树立了公众心中科学家平易近人的形象。

  扫描Vphoto二维码,即可查看现场精彩照片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