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心系家国 潜心“筑盾”60年

国际在线 2019-01-09 作者:李琳 云利孝 刘斐然

  2018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日在北京举行。长期致力于防护工程领域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奋斗一甲子,“铸盾”60年,钱七虎用毕生心血,为中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不朽功勋。

  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众瞩目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了中国科技领域的崇高奖励——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章、证书。这位82岁的老人就是钱七虎,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时钟回拨到1937年。那一年,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出生在那一年的钱七虎,在抗日战争的枪炮声中,度过了穷苦的童年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靠政府的助学金,钱七虎完成了中学学业。强烈的新旧社会对比,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矢志报国的种子。1954年,原本被选派到苏联留学的钱七虎,因为国家急需军事工程人才,毅然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防护工程。钱七虎说:“我从小就感受到,我们个人的命运、志愿,要和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相适应,所以自己一直是听从组织的安排。”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正面临严峻的核威胁,如何对战场武器装备和人员以及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实施大面积有效防护,是当时防护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钱七虎意识到,只有筑牢防护工程这面坚固的盾牌,才能有效应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钱七虎表示:“武器是矛,我们防护工程是盾,就是要抗击常规武器和原子弹氢弹打击的国防设施。我们国家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所以防护工程显得更加重要,它是我们国家积极防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那时起,钱七虎毅然决然投身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开创性研究。他运用动力有限单元方法设计出当时中国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他系统建立了土中浅埋工程结构与核爆炸载荷的相互作用计算理论,开创中国土中浅埋工程结构防护理论探究的先河;他还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套爆炸压力模拟器,为构建中国地下工程防护理论技术体系提供了必备条件……

  作为一名军人和科技工作者,钱七虎始终以知识报国、科技强军为己任,矢志铸就打不烂、摧不垮的“地下钢铁长城”,在防护工程研究领域不断取得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他说:“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就并没有人民幸福和安宁,不会有和平。我感到作为军队的一个科学家,要始终把科技强军,把为国铸盾作为我毕生的事业追求,并为此奋斗一生,这是我的事业所在,也是我的幸福所在。”

  在钱七虎看来,国防与人防紧密相连,于是他把人防工程也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多年来,他为长江隧道、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此外,他还将科研的触角伸向了深部岩石力学,力求为人类探索深部地下空间做出自己的贡献。

  钱七虎说:“我们是岩石工程的大国,但现在岩石力学方面的规范、好多理论,还不是中国的。我现在最想干的就是在岩石力学领域引领一些我国科技工作者,把我国变成一个岩石力学的强国。但是这个强国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

  在同行和学生眼中,钱七虎不仅是一名科学家,还是一名战略科学家,因为他总是能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去做科研创新,去探索实践方案。钱七虎院士的学生、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陈志龙说:“钱院士是个科学家,但是大家公认的他还是个战略科学家。为什么他能成为战略科学家?我觉得首先他心里面装着国家,心里面想着国家安全,要不然就不可能站在国家的高度去考虑问题。”

  钱院士曾说过,“科研应该站在国家的全局进行前瞻思考,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就要向哪些事情聚焦。”这种科研情怀,让耄耋之年的他如今仍然奉献在前沿科学研究领域;这种科研态度,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国际在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